劳帼龄:一周年,跨境电商“新”政如何?

劳帼龄.jpg


记得去年的3月31日,作者曾写过一篇《税改之意不在税》,提醒大家注意,跨境电商4/8新政,看似从税收入手,其实税改之意不在税,监管、公平、调结构,推动跨境电商由享受“灰色红利”的野蛮生长步入公平竞争的良性轨道,才是新政的真正意图。


转眼新政即将满周岁,但一年来大家更多看到的,是围绕新政的反复调整,那么新政反复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过渡:一延再延,监管确实有难度


2016年3月24日晚,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发布通知,将从4月8日起,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并调整行邮税政策。第一周,几乎所有的讨论都停留在税多税少。


直至4月7日晚,正面清单出炉,三小时的时间让大家感觉措手不及。


一周后的4月15日,正面清单扩容,由第一批的1142种,加上第二批的151种,扩容为1293种。


随后大家发现,问题不在税,不在限额,也不在正面清单,真正的死穴是在通关单。


2016年5月24日,企业收到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过渡期通知,将对于通关单的要求暂缓至2017年5月11日后再执行。


从4月8日到5月24日,这就是业界所说的跨境电商惊魂47天。


2016年11月,商务部发言人表示,将过渡期从2017年5月再缓至2017年底。


2017年3月17日,商务部发言人就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过渡期后监管安排发表谈话。


可以说,以往很少有政策如这次一般来回拉锯,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跨境零售进口给监管带来了新考验。


不可否认,这些年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催生了很多新模式新业态,但同时也带来了未知多监管难的新问题。以往情况,往往是政策先行实践跟进,但在电商领域,却是实践先行政策跟进,不断试错不断改进。通过推行试点,总结经验,尝试监管创新,基于时间提炼监管方案,这有可能会成为电商领域一段时间的常态。


此外必须要提的是,外界可能比较多关注了新政中通关单的一延再延问题,而较少关注,围绕新政还配套出台了很多相关的辅助管理措施。如2016年10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进口统一版信息化系统企业接入事宜的公告》,统一了跨境电子商务的信息系统。又如,为了配合新政的实行,针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业务的特点,海关总署提出了一般出口、特殊区域出口、直购进口和网购保税进口等四种监管模式,等等。


二、政府:探索制度创新,监管或可依托数据尝新路


2016年5月,跨境新政设立通关单一年缓冲期,随后又再延长的最主要任务,应该是要探索形成适应跨境电商特征的新监管模式。但一年后的今天来看,似乎还是没有跳出“个人物品”还是“货物”的老套,是货物就需要通关单,个人物品自用则无需。今年3月17日商务部发言人的讲话,似乎是定调了暂按“个人物品”管理,当然这里是“暂按”。其实熟悉跨境零售进口平台的人似乎都知道,这样规模的物品是“个人自用”的吗?但若不按个人物品自用定性,则就需要通关单,就会难倒一大批企业。


试问,跨境零售进口的商品是否可以有既不是“个人物品”又不是“货物”的第三种定性呢?或许这正是需要我们探索创新的。


再换一个角度看,其实通关单的真正作用,是为了保证进口商品的质量。那么同样达到证明质量的目的,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有没有其他方法呢?答案应该是有的。


2016年6月3日,上海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与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信息共享公共服务平台(认证认可“云桥”)成功对接。当日,1371种跨境电商产品信息与认证认可“云桥”的CCC认证信息完成自动比对,26种CCC认证的进口产品比对成功,并被标识。这可以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质量认证尝试。


上海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是上海口岸跨境电商“单一窗口”和基础服务机构,也是跨境电商的大数据中心,认证认可“云桥”是中国最权威、最全面、最详细的认证认可信息数据库。通过对接,跨境电商向上海跨境公共服务平台提交的产品备案或订单信息,均可实现国家3C产品验证服务。同时,上海跨境公共服务平台还实现与上海国检的对接,公共平台对跨境电商订单信息进行验证后,验证结果可以发送给上海国检监管部门作为监管依据。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向消费者提供跨境产品认证信息查询服务。通过这些认证信息,平台有了质量监控的依据,跨境电商有了质量的参考,监管部门有了监管的数据,消费者更有了质量识别的方法。


应该说,认证服务是适应跨境电商特征的一种产业基础服务,基于认证服务探索适应互联网特征的监管模式,有利于支持跨境电商监管的便利化。


作者个人观点,在过去一年围绕通关单或坚持或废止的所有角逐或努力中,以认证信息的对接互通提供公共服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便利通关,这或许是以数据手段破除通关单魔咒最积极也是最有意义的尝试。


此外,是否还可以考虑通关单简化,既然通关单是为了证明跨境电商货物来源是安全的,是否可以通过出厂合格证件,海外检测报告,采购的证明书,建立朔源体系,保险保障体系等措施完善流程,保障消费者权益。在注册程序上予以简化,加速备案时间,减少企业负担。建立检验方面的国际互认,国际预检,国际追溯的机制,推动和出口国相关机构的沟通等。


一句话,政府探索类似通关单这类涉及跨境电商的制度创新,没有必要非左即右式的要么物品要么货品,不妨可以尝试一下依托数据的新监管手段。跨境电商是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对于跨境电商的监管也应该引入互联网思维和手段。


三、企业:与其纠结通关单,不如先通质量关


记得去年,作者曾这么说过,新政的出台是希望跨境电商最终回归外贸的本质——成本和效率,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靠政策洼地来吸引企业。而对于跨境电商平台而言,则是回归零售的本质。即跨境零售进口电商只是商品抵达消费者的一种物流方式,更准确的表达是进口商品的国内销售,无论是通过线上也好,线下也好,本质还是零售的一种。


回归零售的本质,就是要把合格的商品送达到合适的消费者手中。而商品质量,正是人们舍近求远、舍易取难拥抱海淘,也是跨境零售进口电商得以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但就如一位跨境电商分析师所称,按照个人物品自用的原则,就像旅行归国后携带物品一样,通关时并不需要提供产品的检验检疫报告,个人物品自用模式进关的商品也无需向海关提供原产地资料。同时,由于部分跨境电商为迎合消费者对爆款产品的需求,必须用最快的速度将产品从海外运往国内,减少通关手续缩短入关速度,因此往往采取直邮或者其他方式,让产品不必通过海关系统检查。这也让很多商品在没有通过检验检疫的状态下就流入国内并到达中国消费者手中。


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会出现如央视315晚会所曝光的核污染食品问题。而更多的,是监管部门抽检发现的不合格进口消费品。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李元平曾表示,2016年对跨境电商食品、化妆品,总共风险监测了26273批,这其中检出不合格有1210批,不合格率是4.6%,比正常贸易渠道高5倍多。广东检验检疫局发布的一份《2016年进口消费品质量安全信息》报告中提到,在2016年进口商品质量检测中发现,跨境电商是不合格产品的“重灾区”,通过对跨境电商在售进口消费品实施线上抽查108批次,涉及服装、食品接触产品、儿童用品及玩具等,72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67%,其中品质不合格12批。


此外,假货日渐猖獗也是一大问题。第三方电商维权平台中国电商研究中心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海淘十大典型投诉问题,第一位就是疑似售假。


不得不承认,过去相当多的跨境电商企业是躺在政策红利上分得了一杯羹,是因为消费者对于国外进口商品质量的信任获得了发展的机会。而如今当质量这个“立身之本”被动摇的时候,跨境电商正在面临着一场信任危机,这把悬在跨境电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将会落下。


所以,企业不要光把眼睛盯在因为“个人物品”而不需要通关单上而窃喜,还应该看到,商务部发言人同样表达:“在此基础上,通过强化电商企业主体责任等,进一步优化完善监管措施,做好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建立风险应急处理机制,对出现较大质量安全风险的进口商品,进一步采取措施严格监管”。


作者观点,无论2018年1月1日起“暂按”的后过渡期之后,将来通关单是要还是不要,以什么样的形式要,对企业而言,与其纠结通关单,还不如首先把好商品质量关、把好服务质量关,这才是跨境电商的“立身之本”。


四、逆势而起,上海跨境电商开始起飞


记得去年的结尾,作者曾经表达了对于上海跨境电商发展的企盼。令人欣慰的是,虽然由于4/8新政的出台,过去的一年是跨境电商动荡的一年,但相较于其他口岸3%-4%的增长速度,2016年上海市的跨境进口电商逆势而起,发展迅速,呈现了高速增长。全年跨境电商试点模式进口订单达到1150万单,金额为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倍。其中,直邮进口9.5亿元人民币,相比2015年订单和金额都增长了近13倍之多;保税进口15.5亿元人民币,订单和金额也增长了近3倍。其迅猛的增长速度,在全国的试点城市中名列前茅。出口方面,与传统贸易增幅放缓甚至下降不同,上海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呈现爆炸式增长,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以东浩兰生为代表的外综服系统服务商,正在努力为中小外贸企业打造一个集B2B撮合交易、外贸代理服务、国际物流服务为一体的跨境电商生态圈。


截至2016年底,全球340家跨境零售企业中,已有180余家入驻上海,数量仅次于伦敦和迪拜,列全球城市第三,上海已成为全球商业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在全球跨境零售企业争相入驻的背后,是上海持续增长的庞大的消费市场,更是讲规则守信用的良好商业环境。上海商业的开放与聚焦魅力不仅辐射全国,对国际商旅游客的吸引力也在攀升,并有效引导部分境外消费回流。上海正在超越香港、新加坡等老牌“购物天堂”,已成为受人瞩目的新的“国际消费城市”。


4月5日召开的上海市电子商务发展联席会议,提出了2017年全市电子商务保持20%增长率,交易规模突破2.4万亿元的目标,而其中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则要超越平均增速实现30%的增长,从中不难看出上海对于发展跨境电商的厚望。即将出台的《上海市电子商务发展“十三五”规划》,更是绘就了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中心城市的路径图。


规划引领、环境优化、管理创新、企业投入,加上强化规则话语权,造就良性生态圈,上海的跨境电商,正在朝着全球电商中心城市的目标,起飞!


人物名片


劳帼龄教授,任教上海财经大学MBA/EMBA/IMBA项目《ERP沙盘模拟》、《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上海市电子商务协作组主任委员,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际信息系统学会会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会员,中国电子金融产业联盟专家团成员等。对信息化及电子商务领域有较深的研究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