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商学院的特殊“午餐会”

在上财商学院,每周都有次特殊的“午餐会”——学术研讨会。各位老师利用午餐时间聚在一起,不聊八卦不唠家常,只谈学术研究。从企业管理模式到前沿教学理念,都是他们的“下饭菜”。“每周不参加这么一回,就感觉缺了点东西。”商学院院长助理、教学研究及AOL办公室主任韩玉兰教授作为该活动的负责人不禁感慨。


“做学术,硬着头皮也要上”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学术研讨会从2014年启动,至今已逐步形成以学院内部交流为主,引进外部优质资源,同学科、跨学科知识相融合的学习型组织。由于上财商学院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活动开展之初也遇到了不少挑战。


时间协调,是学术研讨会持续开展最大的障碍。韩玉兰教授回忆,当初学院为邀请复旦、同济、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教授分享经验,在邀约过程中花了不少功夫,“教授都比较忙,时间很紧张,往往提前一周都约不到,更何况这还是一个无偿活动。索性,我们将注意力放在学院内部,这样协调起来也更加方便。”


微信图片_20171109093043_副本.jpg


3年间,活动数次延期,如今,学术研讨会又恢复了每周一次的频率。再启航,韩玉兰教授的内心其实也充满忐忑,“学术研讨会的举办耗费了我们很多时间和精力,我一直在想该如何持续并且不断完善。但既然是做学术,就要有硬着头皮也要坚持的毅力。”


如何给“午餐会”加点料


“午餐会”的举办步入正轨,可如何给它加点“料”是老师们共同思考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丰富内容,老师们有的带来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或是正在修改的论文,有的带来前沿话题。例如,近期老师们对美国“GRIT”教育理念很感兴趣,探讨与自己研究方向或教学方式有效结合的路径。有的老师在会上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与大家讨论,希望能获得新思路。


负责教学研究的韩玉兰教授还联系了负责案例教学的王少飞教授,“将学术研究与案例教学结合在一起,相信两者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这样的“火花”产生后获得了一致好评,“课堂氛围佳,教学方式创新点多,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是学生们的普遍反馈。


微信图片_20171109093050_副本.jpg


近期学术研讨会中,科学研究占7成,教学研究占3成。老师们都将这样的“午餐会”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不管工作再忙都要抽时间前来参加。不知不觉,学术研讨会已经成为年轻教师和资深教师沟通的平台,创新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碰撞,新近案例和经典理论相融合。


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学科的老师们聚在一起,分享着各自专业的前沿动态,这不仅能拓宽大家的知识面,同时也在跨领域、跨学科的交流中寻找合作的可能。例如,最近老师们想着能否将“经济模型”与“组织行为学”相结合,开辟新的研究方向。此外,这样的“午餐会”增进教师队伍内的融合,对师资队伍建设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微信图片_20171109093055.jpg


特殊“午餐会”的收获


人们常用“独坐枯灯”来形容科研工作,但在VUCA环境中,学术研究更需要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有的时候山穷水尽的项目能在这样的讨论中找到新出路”,容琰老师是学术研讨会上的常客,她认为科研的道路道阻且长,但每当看到同行者,就犹如身披铠甲,动力倍增。


微信图片_20171109093100_副本.jpg


“每次我都会参加,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作为参会“积极分子”,曹洁教授回忆自己在国外求学时也经常和导师参与类似活动。关于具体收获,她举例,“有一次,我作题为‘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雇主如何从培养型挑战中获得最大收益’的学术研究报告,针对‘运用数据进行模型的建立和筛选’这一问题各位老师积极建言献策,这为我更换并改进模型带来了很多灵感。”


随着学院学术研讨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不同专业背景的教职工、学生、行业精英也都加入其中。韩玉兰教授鼓励大家广泛参与,她认为社会科学类的研究是与人打交道,它既具有一定深度又能被大众所理解,“如果你跟一个路人谈研究,他能觉得你说的有道理,那就是一个好研究。”


结束语


迎难而上,坚持不懈,集思广益,有效传播……


上财商学院的学术研讨营造起勤勉踏实、浓厚的学术氛围,指向“培植商业人才”“研究商学”“领导商人”“构建和传播商业文明”的初心。商学院将不断丰富学术与教学研究的载体,在创新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