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楠:大道至简与大美天成的统计之光|第三届上财 “MBA明星教师”专访

 QQ截图20170125111149.jpg


司马光《资治通鉴》有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这与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的使命“为培植商业人才而设,为研究商学而设,为领导商人而设,为构建和传播商业文明而设”是紧密契合的。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的师资队伍,已经不是简单的为“授业”、“解惑”而设,也不是仅停留在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层面上,而是更注重内涵式发展,更注重商学文明的提炼和传播,以期对商业界,商学发展和整个社会产生显著影响力。

 

出于此初衷,上财商学院于2013年首次组织评选了“上海财经大学MBA杰出教学奖”,通过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反馈对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2016年12月,第三届上财商学院“MBA杰出教学奖”,即学生心目中的“MBA明星教师”评选结果出炉。既然被称作是“明星教师”,除了教学水平过硬外,这些获奖教师自有其引人注意,特点鲜明的“star quality”人格魅力。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专访,走近第三届上财“MBA明星教师”。

 


 

居高声自远,杨楠教授的商务统计课,是一节“常常有学生来‘蹭’的课”、一节“从来不需要点名的课。”、一节“即使来回四小时路程也一次都不想错过的课”。杨楠能让学生对统计的印象,从抵触到亲近,从畏难再到深深爱上。她的MBA教学工作,在挑战中不断行走,科研也向更深处漫溯,对MBA的培养目标也总结出了许多自身独到的经验。下面,让我们一起感悟她是如何将商务统计这门课的理论与实践交融,擦出令人着迷的火花。

 

Q1:首先恭喜杨老师当选“上财第三届MBA明星教师”。在投票页面里,我们看到有同学这样说到“原本以为英文版的商务统计学应该是最令人头疼的,但是杨老师循循善诱,简单透彻地讲清楚了,这门课收获良多”。请问杨老师是怎么做到把将统计学这门复杂难懂的课程,讲述得如此丰富精彩的?

 

杨楠:

我很高兴同学们喜欢我的《商务统计学》这门课。我主要针对全球班和全日制班上课,采用全英文教材,对学生来说难度确实不小。不过如何把这门课讲好,在课程背后的教学设计上我确实是下了许多功夫的,这其中包含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素材、教学方法、教学反馈等多方面的思考。因此,我有一些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下。

 

第一,上好第一堂课。有句话说得好:“一出戏,要演好序幕;一部乐章,要奏好序曲。”我希望MBA学生在商务统计学这门课上能从知识、方法、技能、思维方式等不同层面上都有所收获所以,第一堂课——对学科兴趣的培养,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首先任何学科都有自身的“way of thinking”,我会通过多年授课经验思考课程内在逻辑,尽可能地挖掘那些对MBA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部分,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的兴趣。比如,在第一次课的四小节课中,至少两小节课我都会通过案例来向大家强调统计数据是非常关键的,统计学这个方法论也是非常有效的,对任何人都有其适用的价值所在。经过这些铺垫以后,学生心中对这门课就不会产生太大的抵触情绪了。其次我会特别向大家强调统计学(Statistics)的思维方式不等同于数学(Mathematics)。我自己在本科和硕士阶段都学习应用数学,而博士阶段学习的是经济统计学。因此,我对数学和统计学的区别感触比较深:统计学的基础功底是数学,但对MBA这个层面的教育来说,统计并非是强调数学;在MBA教学的有限课时中,应该更为强调统计是改变我们思维的。课程之始我就非常强调这点,大家也会比较有信心。最后也会带领同学们探讨统计学理论与实践之间有着多么紧密的关联。比如,反映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家庭资产等的常用指标数据是如何产生的,不同国家对此的度量有什么差异,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分析方法能否帮助我们从数据表象去挖掘背后的深意?等等,并由此引出后续的教学计划。因此,第一节课过后,大家都会对接下来的统计学课程非常感兴趣。

 

第二,因材施教,把握好课程的难易度。首先,对于Global班同学的课程来说,我会根据每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常会先用双语的方式进行,对于部分概念解释还是用母语来表达,使学生在开始时不易产生畏难的情绪。其次,在课堂中使用自己编著出版的《商务统计双语案例精析》作为辅助材料。这本书的编写思维和大多数统计学教材不同。每个章节都是以案例中的数据和问题来开篇,无论MBA学生从前是什么专业背景,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或多或少见过案例中的数据或者图形,以此引起实际工作中的联想,便于理解接下来的概念讲解。

 

第三,讲好课程中的难点。首先我会用对于哲学问题的思辨来引领大家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比如,统计中的教学难点之一是假设检验。同学们初期会以为将α设成0.05,检验出来以后就只有拒绝或者不拒绝原假设两种结果。但其实不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在统计学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只做一次实验的话,必有犯错误的可能。因此,我在讲假设检验的时候,是用“小概率事件不可能在一次事件中发生”这样一句充满思辨和争议性的话来引领这一章的。对这句话的思考本身就很有思维上的乐趣。统计到底有何帮助,可不可以反映数据背后的真相……一系列的问题随之而来。通过这样一个绝对深入的、带有理论根基的思考介入,学生不但不会畏难,反而更加激发了大家学习的热情。其次,我一直坚持总结授课经验,并收集同学对课程的反馈。要上好课,勤总结,做到持续改进非常关键。我每节课下课后都坚持写授课反思,也会以多种形式收集同学们对于课程的形式、内容以及他们自身学习需求的反馈。这些能帮助我比较精准地把握MBA学生上课的状态和需求,再结合自身的授课体会,进行持续改进。

 

其次善于引导学生思考也很重要。比如,今年在全日制班讲授假设检验时,我与大家分享了一个案例,先按假设检验的常规流程进行分析,结束时我问大家是否有感觉不对劲的地方。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这是按照经典的假设检验的标准步骤得到的结果,哪里有错?然后我再带领同学回头看这个过程,引导他们重新思考,告诉他们这个案例里是有很多陷阱的。这时,大家就真正运用到了学习成果和工作经验,对基础数据的真实性、样本量的大小、假设检验的方向、推导过程中所设置的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大小等多个方面进行重新审视、分析。最终,大家把假设检验实践中所有能考虑的问题都考虑到了,说明这时候同学们才是真的“学透了”。因此,我认为在课上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是必要的,不断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教学方式也是很有效的。最后,我也很关注课后和同学们的互动,我会在课后和他们保持大量的交流。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想了解同学对这门课的知识储备。这样,我在备课的难易度以及课堂问题和案例选择的把握上也好有的放矢。二、是想了解同学对这门课最关心的部分。在这门课上的每一个问题都要经过精心设计,也是可以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的。

 


 

Q2:您曾经提过统计是既严谨又灵活的,只有展示实践应用的过程,其价值之美才能被充分体会。您认为MBA学生在学过统计学的相关课程后,可以怎样在工作、实践中应用呢?

 

杨楠:

第一,只要大家的工作中接触到数据,无论是描述性统计还是推断性统计的手段,统计的相关知识都是有用武之地的。我想,在当今社会,每个岗位应该都会有这样的要求。第二,统计相关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统计的理解,锻炼逻辑思维。比如,我一直建议大家今后看统计报告的时候要多思考:这份报告是谁提供的?他采用什么方式采集的数据?他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推导最后的结论?这个推导的过程里面是不是有陷阱或者被误导的成分?在习惯性地对数据分析有质疑思考的意识后,同学们的思辨能力一定会逐渐提高,也一定会有助于在自身的工作中进行更好的应用。

 


 11.jpg


Q3:当今的时代也被称为大数据时代,各种机构、企业都可以获取曾经无法获取的海量信息,运用统计学原理,分析数据,做出解读。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一些分析报告中也看到了一些和现实情况并不相符的数字。甚至英国政治家本杰明?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 1804 -1881)也曾讲过,“谎言有三种:谎言、糟糕的谎言和统计数字。那么杨老师是怎么看待统计的误用和滥用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又应该给学生哪些指引以避免这种情况呢?

 

杨楠:

只有清楚地知道统计的逻辑:比如统计数据产生的过程和产生的目的,才有可能知道哪些环节有可能被误导。因此,避免统计的误用和滥用首先非常考验大家的功底。我在课上会和大家讲解:从统计数据最初的产生,数据获取的形式,推导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法,而这些方法本身具有怎样的局限性,再到最后写作报告的过程中的总结表达等,这些方面会出现哪些问题,再经过小组演练与展示互辨,同学们才有可能加强和深化对数据被误用这点的理解。大数据时代,由于出发点与立场不同,极易引发数据的滥用。在我的课程中,我不但会在技术上告诉大家,数据有可能会在哪些环节上被误用,也会时刻提醒学生为人需恪守的职业道德准则,尽量避免统计的误用与滥用。

 


 

Q4:老师是第二次当选“上财MBA明星教师”了,去年也曾获得首届上海财经大学MBA教育教学成果奖。这说明学生对您非常肯定,您教学成果的显现度也是非常高的。杨老师是否可以与我们分享下您的授课心得呢?

 

杨楠:

很感谢大家对我的认可,关于授课心得,我有两点,想和大家做个分享。第一点,对我个人而言,最重要的驱动力就是责任感。既然站在讲台上,我就应该把课讲好,使得同学的收获多于我讲课的内容本身。对这一点的追求,我内心深处是非常重视的。第二点,要感谢MBA同学们带给我的挑战。作为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学生,MBA同学更善于提问和思考,非常具有批判性思维,勇于提问,敢于质疑。这对授课教师来讲也是一种挑战,让我也始终保持开放式的学习状态。此外,由于MBA学生来自各行各业、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专业背景甚至性格,因此,在课堂的交流和讨论中,我们往往可以从中碰撞出很多新鲜的想法。这也是我感到授课非常有收获的一点,这些挑战和思维碰撞可以促使我做得更好。

 


 

Q5:在投票页面里,我们看到有很多同学用了“亦师亦友”这个词来形容杨老师,也有不少同学表示听杨老师的课同时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杨老师可否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人生观、价值观,或者说为人处世的哲学呢?

 

杨楠:

我一直想以一种开放的思维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来引领我与同学们的相处,大家可能觉得我比较乐观、平和又坚韧吧。

 

我想:第一,在课堂上,尽管我拥有学术上的权威,但在人格上我和他们是非常平等的。第二,我的心态是非常积极的,我会用统计学的一些原理来开导他们。比如,有的时候我们会感觉自己运气不好,但也许只是因为大家观测整个过程的时间还太短,或者角度还太少。其实特别好或者特别不好的情况都比较少,大部分情况都是位于中间,正有点像“正态分布”。有这样糟糕的情形,未来对称地就会有很好的情形,所以我们要忍耐,要等待它的出现。这些统计学的原理,不也在启发我们以平常心看待人生中的起伏得失吗?

 

在MBA教学工作中,我感觉最开心的是有不断进步的空间。每结束一次课程教学,我都会问自己:你还能讲得更好么?答案是“当然可以”。我衷心感谢MBA同学们给我的鼓励、支持与启发,感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收获与惊喜!

 

 “简单透彻,女神级偶像。”是学生们对杨楠老师最简洁却最深刻的印象。她不仅是漫步于统计学原野的智者,更是广受MBA学生欢迎的明星教师。杨楠老师言传身教,让MBA学生领悟了要在纷繁芜杂的数据背后看到隐匿的秩序,揭示统计的魅力之光。她用平等的心态、乐观和坚韧的意志感染着学生要在今后成为全球商业竞争领导者之路上,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