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
1917年,为适应民族工商业对商业人才的需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设立商业专修科,此为上海财经大学商学教育的源头。
1921
上海商科大学
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原有商业专修科的基础上扩充改组为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国内有商科大学,自本校始”。上海商科大学设普通商业、会计、工商管理、银行理财、国际贸易、交通运输和保险七系(后两系未招生),其中普通商业系、工商管理系、国际贸易系为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本科教育的发端。
1927
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将国立东南大学与九所专科以上公立学校合并组建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5月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上海商科大学相应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

这一时期,学院名师武堉幹的《中国国际贸易概论》入选代表国立中央大学学术水平的“中央大学丛书”。

商院大师:他们的背影,一个民族的正面。

蔡正雅(1897-?)浙江吴兴人。毕业于纽约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33年起任国立上海商学院教授,曾任工商管理系主任。

商院大师:他们的背影,一个民族的正面。

褚葆一(1914-2011)浙江嘉兴人。1933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商学院工商管理系。1934-1938年先后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1946年起担任国立上海商学院教授、国际贸易系及银行系主任。1950—1958年任上海财经学院教授、副院长。

商院大师:他们的背影,一个民族的正面。

倪惠元(1907-?)浙江吴兴人。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1946-1949年任国立上海商学院教授,兼工商管理学系主任。

商院大师:他们的背影,一个民族的正面。

孙怀仁(1909-1992)浙江杭州人。经济学家。毕业于早稻田大学。1950—1958年任上海财经学院教授、工业经济系主任。

商院大师:他们的背影,一个民族的正面。

杨荫溥(1898-1966)字石湖,江苏无锡人,著名金融学家。毕业于清华学校、(美国)西北大学,获商学硕士学位。1927-1931年任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教授,曾任工商管理科主任、教务主任、代理院长。

商院大师:他们的背影,一个民族的正面。

张毓珊(1907-1958)江苏金坛人。毕业于中国公学,巴黎大学研究院肄业。1933年起任国立上海商学院教授,曾任国际贸易系、经济研究室主任。

商院大师:他们的背影,一个民族的正面。

武堉幹(1898-1990)湖南淑浦人,著名国际贸易学者。毕业于武昌商业专门学校。1928年任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曾任国际贸易科主任、教授主任。

1932
国立上海商学院时期

1932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发文,令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更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

当时国立上海商学院开设的四个系,分别是银行系、会计系、工商管理系、国际贸易系,后两个系发展至今归属于今天的商学院。

国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国立中央大学商、医两学院划出独立的快邮代电(1932年7月26日)图
1934
1934年,国际贸易系同学发起组织了国际贸易研究会,谋求“复兴本国之产业、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并制定了《国立上海商学院国际贸易研究会章程》。
1937
烽火薪传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大军进攻上海,地处江湾的国立上海商学院与其他高校一起遭日军炮火袭击,校舍被毁。学院于公共租界内租借愚园路40号为临时院舍,于9月27日开学,10月4日正式上课。

愚园路40号为一座四层洋房,内有图书馆、办公室、藏书室、阅览室、教师等共十六间,“因陋就简,仅勉强充用而已”。

1946
增设合作系

1946年6月,学院呈教育部除本院原有银行、会计、工商管理、国际贸易四学系外,拟增统计、保险两学系。7月,奉教育部电令,准予增设统计、保险、合作三学系学校增设合作系。教务主任凌舒谟在《一年来的教务》中称:“合作在我国为一新兴事业。国内各大学之设有合作学系者,以本院为首。惟合作事业之推进,除理论研究外,尤应注重实验。”

首批合作系本科生毕业合影(1950年)图
1950
改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学院)

1950年8月2日,奉中央教育部批示和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批示,国立上海商学院正式改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后简称上海财经学院)。

《关于国立上海商学院更名的指示》1950年7月
1950
同学踊跃报名参加军事干校

1950年底,学院学生积极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有四分之一的同学踊跃报名参加军事干校。首批43名同学被批准参加军事干部学校。1951年1月,参加同学离校,与全市5000多名参干学生一起踏上新的征程。我院校友吴达奎在此批参干学生中。

1950年1月,上海财政经济学院参军参干同学在校门口合影
1958
合并组建上海社会科学院
1958年9月,根据中共上海市委指示,上海财经学院与华东政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律系、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四个单位合并组建上海社会科学院,以集中力量,加强领导,专职从事社会科学理论研究。
1960
重建上海财经学院

1960年,根据中共上海市研究决定重建上海财经学院,上海市财贸部、市商业一局将共和新路1482号校园划拨学院使用,直至1964年学院迁至中山北一路369号校址。

1962
编著《商业经济》

1962年,学院组织教师编写了全国统编教材(一套六本)和内部教材,其中包括贸易经济系商业经济教研组编著的《商业经济》。

1978
复校筹备

1978年,经上海市革委会财贸办建议,姚耐担任上海财经学院复校筹备组组长,全面主持复校工作。7月,复校筹备组在原院址(中山北一路369号)开始复校筹备工作。

1978.9
复校后首届招生

1978年9月中旬,尚在复校筹备中的上海财经学院接到市教育卫生办公室通知,要求学院筹备组提前招生。400~500名。1978年12月中旬,学院5个系6个专业共录取新生460余名,1979年1月22日,举行了复校后首届开学典礼。复校后恢复工业经济系和贸易经济系。此外还有财政金融系、统计系和会计系。共招收学生400多人。

1980~1983
建设新校区

1980年9月,经与市计委、教卫办、高教局、规划局等研究决定,学院在宝山县五角场公社国定大队所属范围内征地建设新校区,后陆续征地约260亩。1984年9月,第一批一年级本科生新生入住。1987年,学校主体从中山北一路校区迁至国定路校区。

1983年8月,国定路校区教学楼奠基仪式。
1985
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

1985年9月17日,财政部批准“上海财经学院”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

1985年11月22日,学校举行庆祝更名暨建校六十八周年大会。

1990~1995

1990年,上海财经大学成为我国首批试点培养工商管理硕士(MBA)的9所高校之一。

1993年,成立恒通工商管理学院(中山北一路369号),专门培养MBA学生

1995年工业经济系和贸易经济系合并成立了工商管理学院。

1996~2005

1996年,上海财经大学与美国韦伯斯特大学合作培养工商管理硕士,成为中国第一批中外合作办学的MBA项目。

1998年,原世界经济系的国际贸易专业并入,学院更名为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2001年,中美合作MBA学位项目获得上海市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是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外合作项目。

2002年,上海财经大学成为我国首批招收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的高校之一。

2003年,上海财经大学MBA学院独立建制主体坐落于上海财经大学369校区。

2011~2015

2011年,在MBA学院基础上,学校恢复成立商学院。同年秋,上海财经大学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一并成为“淡马锡计划”支援中西部院校MBA教育发展的5所中国领先院校。

2012年4月,商学院正式通过AMBA现场认证并获为期五年的资格。

2013年4月,商学院成为首批通过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CAMEA)的5所院校之一。

2015年6月9日,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入选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

2018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

2018年1月19日,原商学院与原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合并重组为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

2020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通过EQUIS国际认证

2020年11月17日,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浦东教学点正式启用,成为扎根浦东,拓展,整合高端资源和师资力量,牵引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

2020年12月19日,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通过EQUIS国际认证,至此,高等商学教育领域三大国际权威认证(AACSB、AMBA、EQUIS)我院全部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