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不仅是向 "超人爸爸" 们致以敬意的温情时刻,更像一面时光棱镜 —— 当我们凝视 "父亲" 这个称谓时,折射出的是爱与责任交织的生命图谱,是岁月沉淀中不断丰盈的角色内涵。
有人是已独立成家的儿女,当岁月染白父亲的鬓角,儿时那个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如今在成熟的目光中显露出更加丰富的维度;有人是初为人父的新手爸爸,正在手忙脚乱中体验着生命传承的惊喜;还有人穿梭在创业者、学生与父亲的三重身份间,用零散的时间碎片为孩子拼凑出完整的爱之拼图。从被精心呵护的幼苗,到转身成为年迈父亲最坚实的依靠;从仰望父亲肩膀的孩童,到成为孩子的第一座高山——这场关于父爱的接力,永远在时光中循环往复。
接下来,让我们倾听上财商学院MBA师生们关于 "父亲" 的独家记忆,解码这份角色里藏着的千面温情。
上财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叶巍岭

Q 请描述一段和父亲之间让您记忆犹新的故事
A 我父亲解放前出生在农村,是1960年代杭州大学物理系本科生,“物理”是他一生的标签,我需要随着准备好回答各种物理问题。例如,母亲炒股票赚钱正高兴呢,他会凑过来问:“我问你哈,能量是守恒的,你妈赚钱了,谁亏了呢?”
Q 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二者间的关系?
A 首先当然是有时间就多回家,珍惜和家人在一起做饭、吃饭的日子。平时呢,多和家人分享。比如我老爸喜欢在花园里种菜,他一直以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为荣,老妈经常和朋友们一起做些公益,他们都通过朋友圈和家庭群分享自己的生活,这样父母和我彼此都知道对方在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为对方开心!
最想对父亲说的话:
老爸,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又来了,开心吧?
上财商学院人力资源系副教授——舒睿
Q 成为父亲后,您对“父亲”这个角色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A 从小到大都是从孩子的角度理解父亲,现在换了个角色变成了父亲,你能强烈感受到孩子对你那种无限的依赖,你就是她最信赖的港湾,你需要给她这样一个港湾——任凭风雨多大,这里永远风平浪静。我想这就是父亲的角色。
Q 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二者间的关系?
A 过去总把活带到家里,如今有了娃没法在家干活,突然发现其实也可以不在家干活,反倒把工作生活分开了。孩子的出现确实在积极地塑造着家里的每一个人,所以说孩子真的就是来报恩的。
最想对孩子说的话:
宝贝,爸爸祝你健康、快乐、善良、勤勉!
2023级综合精英班——吴鑫辰

Q 成为父亲后,您对“父亲”这个角色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A 初为人父时,内心满是喜悦与慌张,说实话那一刻对于“父亲”这个称呼所要承担的责任还是模糊的。但当我抱起那个小生命,并且陪伴她一步步成长,这时我才发现,父亲不仅仅是物质的提供者,更是她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陪伴者和榜样。
Q 如何平衡家庭、学习和工作三者间的关系?
A 工作、读书、家庭,逐渐成为我生活中的铁三角,如何找到平衡点确实有不小的挑战。周末经常要上一整天的课,我尝试将时间切成小碎片来利用,在通勤的路上看一下课程讲义,利用午休时间完成学习作业;工作中要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将工作带回家。周末,我特意留了一天陪伴家人。有时我会做一回家庭煮夫,给家人做上一顿饭;如果天气好,我们会去森林公园搭个帐篷,一起去公园放风筝,看她在草地上奔跑欢笑。我也会邀请她和我学习,比如带她一起来上财校园里看书、打球、游泳,让她感受校园的气息。在MBA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管理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将它们运用到生活中,制定好家庭计划,与妻子分工协作,更好地协调工作、读书与家庭。
最想对孩子说的话:
2024级全日制全球班——刘浩磊
Q 成为父亲后,您对“父亲”这个角色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A 成为父亲后,我深刻感受到“父亲”这个角色背后沉甸甸的责任,不仅要在物质上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更要在精神上给予他无条件的爱与支持,成为他成长路上的榜样,所以无意识中我都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希望自己能担当得起“榜样”二字。
Q 如何平衡家庭、学习和工作三者间的关系?
A 作为全日制MBA学生,学业比较繁忙,我是在完成学业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陪伴家庭。首先,我会制定清晰的每日和每周计划,明确学习和家庭的时间分配。例如,早上的高效时间我一般专注于课程学习,下午安排小组Pre或作业,晚上则抽出固定时间陪伴家人,或照顾孩子或分担家务。由于想着晚上要腾出时间给家人,白天的学习反倒更争分夺秒、注重效率。其次,我会利用通勤等碎片时间来处理学习中琐碎的资料收集等任务。
最想对孩子说的话:
2022级金融投资班——许超
Q 成为父亲后,您对“父亲”这个角色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A 成为父亲前,总觉得“父爱如山”是沉默的背影;成为父亲后,才懂得这座山的重量是责任与柔软的共生。目前我处于创业初期常忙得脚不沾地,但孩子的一个笑容就能瞬间治愈疲惫。父亲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权威符号”,而是陪伴者、同行者——想让她看到爸爸如何认真生活,也学会在跌倒时自己站起来。
Q 如何平衡家庭、学习和工作三者间的关系?
A 我的答案是“动态调整”。创业需要全力以赴,但孩子的成长无法重来。我会把更多通勤或者午休时间变成听书课的学习时刻,周末固定留出半天全家“放电”。学习中掌握的效率工具和团队协作让我能弹性安排工作,而深夜的书桌和清晨的咖啡,则是留给MBA课程和思考的“第三空间”。
最想对孩子说的话:
谢谢你让我成为你的爸爸。未来无论多忙,爸爸都会记得蹲下来听你说话,就像现在你踮脚努力理解这个世界一样——我们慢慢来,一起成长。
小黝寄语
SUFERS,往往穿梭在校园、职场以及家庭等多个环境中,尽管有时会感觉忙得焦头烂额,但是孩子那份全然的依赖,唤醒了父亲心中最坚韧的力量,让他们甘愿化身稳固的港湾,在岁月的长河中,为稚嫩的生命之舟锚定一片宁静。在这里我们致敬每一位为孩子奋力撑起晴空的父亲——父亲节快乐!感谢你们,用肩膀和胸怀,定义了“家”最安稳的模样!
相关阅读:

在学习、工作与爱中寻找“父亲”二字的答案丨上财商学院MBA父亲节特辑

传统行业→AI独角兽设计总监,在上财遇见蜕变的答案丨上财MBA校友谌佳专访

春日作序,青春同行|上财商学院2024级MBA G1班春日素质拓展侧记

优秀,不止一种模样 | 2025届上财商学院MBA/EMBA优秀毕业生特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