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与重构:外企制造业的人才管理挑战 | iCareer职发充电坊第二十四期——HR大咖面对面

发布时间:2025-06-10 阅读次数:37

5 月 27 日, iCareer 职发充电坊迎来第24期活动——HR 大咖面对面之外企制造业专场。本次活动特邀迅达中国电梯供应链人力资源总监张婧Sarah女士担任主讲嘉宾,围绕外企制造业当下的职场挑战、人才选拔策略及跨行业管理经验展开专业分享,吸引了来自制造业领域及外资企业的学员踊跃参与!


微信图片_20250529134658_副本.jpg



活动伊始,张老师便深入剖析了外企制造业面临的三大核心挑战:


1.本土企业崛起与技术壁垒消解

在当今时代,全球化竞争正以前所未有的浪潮席卷而来,深刻改变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在电梯、汽车等传统制造行业,本土企业凭借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快速响应,逐步缩小与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例如,近些年来国内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新势力新能源车企,通过产品设计创新与高性价比策略,形成了对外资品牌的直接竞争压力,折射出本土企业在技术应用与市场响应层面的显著提升。


2.成本结构压力与市场份额重构

外资企业在人力成本、材料研发等领域的综合成本压力日益凸显。国家集采政策背景下,本土企业展现出更强的降本增效能力,外资品牌与民族品牌在市场份额争夺战中各显神通,你来我往,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


3.全球化管理与市场灵活性博弈

外资企业历来重视全球化战略和体系化的流程管理,强调完整的规范化制度,包括工作流程、研发流程、质量控制等。全球化规范管理对于企业的运营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灵活性方面也有其短板。比如,面对市场变幻莫测的需求,响应周期较长,方案往往需经历集团审批、研发评估、本地化适配等多层级流程。因此,近些年来外资企业也在不断探索全球化管理与市场灵活性之间的平衡。


微信图片_20250529134637_副本.jpg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围绕外资制造业的人才管理模式,张老师从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外资企业的人才选拔之道:


(一)基础能力维度

外资企业在人才选拔方面通常有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论和能力模型,基础能力维度包括教育和专业背景、行业经验、语言能力等诸多硬性要求。比如技术相关业务部门倾向于招募三到五年以上行业经验的成熟人才;再比如供应链岗位,优先考量候选人的精益生产管理经验与跨部门协作能力等,强调“可迁移技能”与岗位需求的精准匹配,从而提升人岗适配效率。


(二)核心软技能维度

外资企业在人才选拔方面非常重视软技能,职场中很多时候态度比能力更为重要,能力可以培养,而态度的转变则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员工所展现的软技能往往能发展为核心职业竞争力。张老师与大家分享了目前公司内部所倡导的“PPT文化”,PPT即Positive(态度积极)、Problem-solving(问题解决能力)、Teamwork(团队协作)。在当前极具挑战的市场环境下,提倡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从“问题传递者”角色转变为“带方案沟通”模式,以目标为导向保持团队凝聚力与个人执行力,打破部门壁垒,通过资源共享与责任共担推动工作方案落地。此外,在纷繁复杂的企业环境下,沟通协调能力、非职权影响力、持续学习和变革的能力等,也都是外企看重的核心软技能。


(三)专业技能维度

针对技术相关岗位,专业技能也是人才选拔的重要维度,外企通常会寻找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同时,外资企业一直以来都很重视技术人才培养和发展,很多外企在公司内部实施“工程师导师制”,为新入职的技术岗位人员配备一对一导师,通过三到六个月的在岗培训,以及持续技能拓展,积极打造复合型技术人才。比如,对于焊接高工、精益管理专家等核心技术岗位,建立 "专家职级晋升通道",同时为具备领导潜力者提供跨维度转型的管理发展路径,形成 "技术深耕" 与 "管理拓展" 并行的职业发展体系。


在互动环节,张老师带领同学们就合规管理、用工风险与代际沟通策略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探讨,强调既要守住法律底线,又要体现人文关怀。通过明确KPI考核标准与阶段性验收节点,减少模糊指令导致的执行偏差;同时建立开放沟通的文化与机制,在目标设定中融入对员工职业发展的引导,提升年轻新生代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与抗压能力。


活动最后,张老师强调外资制造业从业者的破局关键:一方面需构建“专业技能壁垒 + 软技能复合”的能力矩阵 —— 如技术岗位需深耕工艺细节,形成不可替代性;职能岗位需强化跨部门协同与战略思维,提升全局视野。另一方面需保持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主动拥抱 AI 赋能、绿色制造等变革浪潮,在技术迭代与管理创新中寻找职业发展新机遇。


微信图片_20250529134647_副本.jpg

本次活动通过理论框架与实战案例的结合,为外企制造业从业者提供了系统化的职业发展参考。iMBA项目组朱璇老师为张婧老师颁发了嘉宾证书,感谢张老师真诚又专业的分享!未来,iCareer 职发充电坊将持续聚焦行业前沿议题,邀请更多领域专家共探职场发展新路径,助力学员在变革中实现职业价值跃升。




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学习反馈吧



学习反馈——叶子馥

很荣幸参与此次活动,收获颇丰!活动中,老师的分享十分接地气,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堆砌,而是结合大量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内容。从外企流程优化案例,到协同创新的管理方法,每一个分享都干货满满。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老师针对外企制造业当下的困境与机遇展开深度探讨,既有对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等难题的分析。最后还要和同学们非常热烈的互动。这些内容让我对行业现状与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期待能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学习反馈——孙子琦

通过参加HR大咖面对面,我深刻感受到企业与高校之间的紧密联系。老师作为人力总监,以生动的案例剖析了电梯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让我认识到"安全创新"不仅是技术核心,更是企业文化的根基。在互动环节中,她强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路径——既要深耕专业技能,又要具备跨部门协作能力,这为我的职业规划提供了新思路。尤其令我触动的是,她分享的"双通道晋升体系"让我意识到,职业发展不应局限于单一路径,持续学习与心态调整才是应对行业变革的关键。此次交流不仅拓宽了我的行业视野,更激发了我主动参与实践、提升综合素养的动力。


学习反馈——邓玉彬

通过本期HR大咖面对面,发现岗位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升员工体验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方式,无论是招聘面试、绩效面谈、员工关怀,还是冲突调解,面对面的沟通往往比邮件、电话或线上交流更有效,HR的面对面交流不仅是信息传递,更是情感连接、信任建立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优秀的HR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捕捉非语言信号)、高情商沟通技巧(共情、倾听、引导)、结构化思维(清晰表达,有效解决问题)。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HR可以成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桥梁,真正推动组织与人才的共同成长。



项目简介

上财iMBA项目(即上海财经大学-美国韦伯斯特大学合作举办国际MBA项目),创办于1996年,是最早获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学位教育项目之一,已连续第29年招生。采用美式申请制,项目自主招生,无需参加全国联考,全面考核学员的综合素质,管理经验及英语应用能力,择优录取。项目采取学分制,无论文写作,毕业后获美国MBA硕士学位,中国教育部学历学位权威认证。

【招生电话】021-55968289 / 65443025

【考试报名】https://usercenter.sufe.edu.cn/Apply/Account/iMBALogin




上一篇:上财iMBA业界导师项目商业实践课题第五届iProject成果汇报大赛顺利举办 下一篇:探秘千寻星算:时空智能新势力——2025上财iMBA行动学习走进千寻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