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分享丨商学课堂中传出的昆曲之音——上财MBA《艺术中国》课程第二弹纪实


上周,上财MBA《艺术中国》系列课程随着第一辑:书法专栏的精彩开讲,引起了广泛关注。11月23日晚,在众MBA师生的翘首以盼中,《艺术中国》系列课程在369校区开启了第二章。在商学院戴国强老师的倾情邀请下,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优秀专家、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张军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你的加入决定我们的未来——昆曲艺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昆曲专题课



艺术中国


课程回顾



三个小时的课程里,极具个人魅力的张老师为同学讲解了昆曲六百载变革与传承、水磨腔的滥觞与发展、严谨格律要求下的音韵曲调。课程中,张老师现场演绎了多部经典昆曲曲目,展现了昆曲艺术婉转悠长、细腻传神的文化魅力。为在座同学带去了关于传统文化、商学价值与人生信念的深度洞察与思考。




课程伊始,由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劲松教授代表学院向张老师赠送了上财MBA《艺术中国》荣誉证书。


q.png


张老师的演讲首先从昆曲的历史展开。作为“百戏之祖”、拥有600年文化传承历史的昆曲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珍品。从江苏的昆山发源,经历了昆山腔音韵曲调的改革之后,昆曲走向了风格静谧典雅委婉的水磨腔,被余秋雨先生评价为“主宰了中华民族集体审美达两百年之久。” 到了清代中叶的京剧崛起撼动了昆曲的地位,而后的两百年间,昆曲几经沉浮,至今依然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随后,张老师详细指出了昆曲与中国古典文化密不可分的特性。昆曲唱词较多地体现了古汉语独特的文学韵味;在唱曲方面使用笛子伴奏,有别于板腔体的灵活通用,昆曲采用曲牌体的形式,讲究音乐的结构及严谨性,在4466个曲牌中常用的有近两三百套。张老师随后列举了数个如“端正好”、“满庭芳”等常用的曲牌名。


接下来,张老师现场邀请到了笛声伴奏共同演绎了昆曲名段《玉簪记》与《牡丹亭》片段。


w.png

同时,张老师也指出昆曲在当代与未来的发展极具紧迫感。2001年5月18日,中国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票通过且名列榜首。由于昆曲对表演艺术家的要求高、观众市场小,“在全国10278个艺术团体中昆曲剧团仅占9席”,张老师也正不断身体力行奔走疾呼,用更多新颖的方式演绎六百年唱腔的当代吟诵,吸引更多年轻人的注意力汇聚到这门古老的艺术上来。


e.png


“让昆曲与多样的文化形式碰撞,是为了架起一座座通向艺术彼岸的桥梁”,张老师介绍了昆曲在近些年与流行音乐、钢琴组曲、西方歌剧等多种形式的融合创新产物,这些创举在吸引更多注意力的同时,也无不呈现了昆曲传承与发展的艺术态度。如以《我,哈姆雷特》、《春江花月夜》为代表的优秀经典剧目更承载了张老师开放的文化传播理念。“永远要对正从事的事情保持勇敢且自由的态度”,张老师用近年来亲身致力于传播昆曲艺术的例子,告诫同学们应持有不懈的奋斗意识与文化认同信念,不断在自己的事业中撷取更高的成就与理想。


由此,张老师拓展到商科教育与传统文化学习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与商业文明在传播过程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于昆曲表演艺术者而言,最高的境界在于在戏里看见自己,《春江花月夜》中穿过生死狭窄甬道后的久别重逢正是此意。优秀的商业文化与精神传承更应注入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巩固从业者职业素养,进一步扩大商业文化传播力。


r.png

 张老师昆曲文化作品


张老师用身体力行弘扬昆曲文化的执着精神感染了在座MBA学子,也不断勉励他们锤炼追求终身事业的勇气与自信。在课程最后,他提出同学们肩负着将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融入商业文明的重要责任,坚持文化自信,将昆曲文化中蕴含着的丰富精神资源在践行商业活动过程中不断发扬传承。


t.png


在课程的最后,张老师呈现了精彩的《春江花月夜》昆曲唱段,在场学生无不为“穿越生死后重逢”的艺术意境动容。


同学感悟

最是那一眼回眸,便是“缘起~” 


这次有幸现场聆听张军老师的昆曲课,让我对昆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剧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可称为戏曲艺术中的珍品佳酿,百花丛中的一枝独秀。还在幼儿园时就很喜欢中国戏曲,经常看中央戏曲频道的各种节目,虽然看得不太懂但是就是喜欢看,可能是受爱看中国戏曲的姥姥的熏陶吧。就像张军老师说的那样,这一切都是“缘起”~


昆曲的唱词是极具中国古诗词的特点的,字斟句酌、字字珠玑。令人不禁感叹,中国的语言真是太美妙了:男女之间的情愫有那么多的辞藻可以含蓄、委婉又不失情真意切的表达出来;昆曲的唱腔缠绵婉转、清丽悠远,真是九转回肠、动人心弦;昆曲的身段风情万种,一个转身回眸顾盼生姿。


短短的2个小时的昆曲欣赏课,让我折服于昆曲的神韵,不仅仅在于它的词、腔的韵味或剧中人缠绵悱恻的情意,还在于它蕴含着600年的中华文化,承载着中国人骨子里的优雅气质。

——2019P2 李娜




犹记得06年我还是初中生的时候,通过王力宏的《在梅边》第一次了解到昆曲,而在张军老师的课上,他提到了那次合作,这让我感觉到一种很奇妙的缘分。


现场张老师以风趣易懂的方式从昆曲的起源,发展与独特的艺术特点多个方面带我们领略了昆曲的魅力,让我们一度陶醉在如此缠绵婉转、柔漫悠远的昆曲中。另外,昆曲的生存现状下,像张老师这样坚持,并努力推广传统艺术的人显得十分珍贵,让人敬佩。很开心听了这堂课,以后一定会去剧场支持昆曲的演出!希望我们的百戏之祖能够打动到越来越多的人!

——2019P1 胡舒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