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商学院常务副院长魏航教授:迎来而立之年的MBA教育,总结过去,面向未来丨中国MBA教育网专访


编者按
2020年11月,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魏航教授接受中国MBA教育网《商学院之声》栏目专访,表达了自己对于数智时代MBA教育发展趋势的观点和思考,并对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在商学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做出详细解读。
 

01
Q:特殊的疫情时期召开的MBA会议有什么特殊意义?

记者:魏院长您好,我是中国MBA教育网记者任东峰。首先欢迎您接受《商学院之声》栏目专访。今天的MBA会议是在一个特殊时期召开的,您认为在这个时期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

MBA而立之年,总结过去,面向未来。

魏院长:
我认为从MBA培养的角度而言,自1991年开始到今年,正值30年,30年是而立之年,从MBA的教育来看,我觉得也到了而立之年——而立之后怎么办?不仅是今年有疫情这样比较严重的挑战,同时还有逆全球化,以及现在的新技术和新手段的涌现。
 
所以对于MBA的教育来讲,今年不仅仅是疫情,疫情只是一个触发的机制。我们走过了前30年,但后30年对于MBA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想把MBA办好,到了一个需要总结,同时也要面向未来的时间点。我觉得从2020年度全国MBA培养学校管理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上各位领导的发言与各位专家对于问题的思考来看,大家都充分认识到了其重要性,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应该是总结过去,也同时是面向未来的一次会议。


02
Q: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有哪些特色优势?

记者:您刚才说到了我们的MBA教育发展了30年。回首30年,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中国商学院发展蓬勃,而且都在强调特色发展。您认为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商科教育的独有特色和优势在哪里,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面?

改革前沿国际化,经济管理教育体现差异,硬技术加强,迎接未来逆全球化。

魏院长:
我们优势和特色已经在“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的学院名称中得到了体现:上海、财经类特色高校、商学院。由此而言,我们希望在人才培养中着重体现三个方面:
 
第一是更好体现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中国改革开放的探索经验和成就在上海得到了很多体现。同时作为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一座城市,在中国和世界越走越紧密的过程中,上海是一座桥头堡,是前沿阵地,所以“上海”这个名字也就体现了“中国和世界关系”的这部分特色;
 
第二是财经类特色。作为一所财经类高校,我们希望在商学培养体系中更好体现财经特色,有经济也有管理。比如说我们会加强经济学的训练,加大会计、金融方面知识的比重,更好体现我们与其他高校的差异性;
 
第三是软技能和硬技术之间的联系。大家都在讲“未来已来”,无论是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都体现了新商学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方向。我们希望在以往MBA培养所重视的领导力、管理沟通等“软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加深这些“硬技术”的内容。
 
我们MBA教育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多成就,如何在面向未来的过程中取得新的发展,如何迎接“逆全球化”、“新技术、产业革新”所带来的挑战,也是我们希望通过上述三个方面在MBA培养体系中所尽量体现的。


03
Q: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人才培养上,注重学生哪些素质和能力?

记者:您刚才也提到了面向未来,对于此,在培养学生时应注重他的哪些能力或者哪些素养?

根植中国,历史观宽阔,科技变革发展, 重实践。

魏院长:
第一是视野和历史观,一个好的管理者,要具有面向世界的视野和历史观,我们不只是要立足上海,根植中国,还要放眼世界;

 
第二对当下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深刻的认知,通过回溯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比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史,中国的建国史,以此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中国经济发展到了当下的程度,需要进行改革;
 
第三要加强在科技方面的素养,所以我们给大家开设了科技史以及人工智能类的课程,了解这些面向未来的技术手段和方式,让大家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当下正在进行的或者未来可能要发生的变革;
 
第四是实践, MBA学生不仅仅需要有理论素养和技术手段,更重要的还需要实践能力。学院今年专门成立了一个实践研究院,面向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等等不同的领域,我们正在与这些不同领域的头部企业进行合作,邀请他们加入实践研究院,提出他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让学生能够参与解决问题,进而对未来的事件有深刻的理解。


04
Q: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的教育发展,目前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新零售新经济,还有新科技,包括金融科技,都是非常前沿的课题。上海财经大学也正是地处发展速度位于前沿的城市——上海,在此基础上发展MBA教育会面临很多的机遇,但是同时也会有不少挑战。您觉得机遇和挑战会体现在哪些方面?

经济差距及全球化文化输出,理论和实践脱节,积极转变适应数智时代。

魏院长:
我觉得机遇永远都在,因为中国经济发展促使经济社会在不断向前推进,在这个过程中永远都存在机会。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讲,中国人均GDP大概在1万美元,由此可发现,我们离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但这其实是中国MBA发展商科教育最大的机会,这也是第一个机会。

第二个机会在于全球化。尽管目前有逆全球化的趋势在,但全球化仍然是当今主流,中国在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有全球化趋势下的学术与文化交流,这样促使人才培养的交流都能够非常好地促进MBA培养。

当然挑战也是显然的,比如说实践和理论的脱节。目前,大量的师资都是来自于过去“从门到门”的培养体系,博士培养结束了之后进入到高校,很显然这些老师们重理论重技术,但轻实践。此外,挑战还在于,MBA的培养体系主要是从大工业化时代建立起来的,也是服务于大工业化的,但数智时代的出现,培养的内容、技术、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能够在变化的情况下,在数智时代来了的情况下,用从内容到技术的变化迎接挑战从而进行积极的转变,提升符合学生培养所需的内容和教学的实践,这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05
Q: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的核心竞争要素是什么?

记者:进入工业4.0时代,您也提及在数智时代中国可能会领先于其他西方国家。因为我们为世界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包括学界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您觉得新时代商学院所需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利用数智时代的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形式。

魏院长:
新时代对商学院来讲既是机会也是挑战。首先要改革教学内容,因为时代在变化,就如同近期比较火的阿里巴巴的犀牛工厂。30年前,我们的制造业主要是以大规模制造为主,现在变成了定制化制造,或者说是定制化加智能的制造。我们MBA的培养也是这样,过去是大规模的,具有一定定制性的培养。是不是在此基础上需要更多的去体现定制,体现个性,体现智能?从能力上面来讲,从内容上面来讲,从技术手段上面来讲,我觉得都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去讨论,在新时代怎么改变教学内容,从大工业时代转向数智时代;怎么能够在教学的手段中以过去PPT加案例的课堂式的教育,转化成为实验室的场景式的、嵌入式的教育;怎么能够在过去主要是商学院进行培养,转化成为商学院加实践基地、加入公司,或者说加入其它场景去进行更好的培养,这都是我们现在正在思考,也在探索的内容。


06
Q:未来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MBA教育将朝什么方向发展?

记者:展望未来,您认为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正朝什么方向向前发展?

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建设具有财经特色的世界一流的商学院。

魏院长:
还是回到刚才说的,我们面向未来的时候,要结合着未来的发展的趋势,结合着我们未来发展的挑战,我们希望能够成为在财经领域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时也是面向未来能够对接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数智时代的发展,同时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一流的商学院精英、产出一流的商学研究成果。所以我们提了一个口号,叫做“建设具有财经特色的世界一流商学院”,这是我们现在的愿景。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去完善,去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写在最后


2021考研即将开始,您对即将上考场的考生有哪些祝福和寄语?

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年的考试中一切顺利,达到自己心想事成的目标,也在未来人生中获得自己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