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风采丨2017级上财MBA谈俊华:当理想照进现实,当信息科技遇见金融


 


谈俊华 

2017级 W1班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

花旗银行  信息科技部技术副总监


1、从徘徊到沸腾,我足足等待了五年



其实早在5年前,我就考虑过申请MBA项目,但那时我始终无法回答自己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在工作与生活的天平之外去平衡学习带来的压力?随着工作年限逐渐拉长,我意识到缺乏系统化的管理理论和金融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的事业。在不知不觉中,我的精力一点点被消耗,在这个金融生态系统发展的“黄金年代”,自己身上原来的意志力与棱角却渐渐被磨去。时间很可怕,但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当我发现新入职的员工中出现越来越多的90后身影的时候,我觉得是要改作出改变了。


人活着总要追求些什么,就算跨过了30岁,依然要有勇气和决心去追寻自己最想做的事。当预面试那天面试官问我如何应对额外的学习压力的时候,我发现5年前那个自己不能回答的问题也不再是问题:其实学习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更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选择上财MBA,不仅仅因为众多同事与同学的推荐,更是由于其专业和专注的商学教育实力在上海滩首屈一指。财大MBA项目中的领导力、商学核心、分析能力等模块的设置能最大化地适应时代所需。尤其领导力模块,从管理思维、商业伦理与责任等角度宏观地培养管理者引领企业进步的能力,是所有行业先锋的必修课。而金融管理、商学核心课程更是利用了财大最领先的资源。当年高考的时候只是凭着专业名称报考,如今凭借多年的阅历,我毫不怀疑财大的课程可以给予我事业上真正的提升。


2、如让我重新选择,这一时刻会提前五年


十三年,是我在目前这家外资银行工作的时间。从满腔热血的理工科毕业生到冷静睿智的金融大叔,我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在科技金融领域完成了由毕业生到资深职场人的蜕变。外资银行的工作使我养成注重精准的习惯,技术背景又让我的身体里流淌着客观与理性的血液。尽管我时常在别人的眼里看到更多的是那个严谨的自己,但不断学习金融知识,迎接更多挑战的心才是我在这个行业继续奋斗的动力,也是我选择财大MBA项目的原因。


伴随着十多年来外资银行在国内步履蹒跚的发展,我也逐渐明白金融科技的现状与自身持续学习的必要性。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传统商业银行正面临着金融市场改革、客户需求复杂多元化、跨界竞争白热化的生存挑战。而外资银行的“盛大光临”,也成为中国市场一股“清澈的泥石流”。从第一批外资银行在国内注册成为法人银行以来,已经走过10个年头。这10年来,外资银行无不放低身段跟随本地金融机构与监管适应着中国的商业环境与金融习惯。本地机构看待外资银行就如同“陆家嘴”看待“张江”一样——保守且不解风情。


尽管如此,外资银行并未放弃“繁琐”的管理与开拓流程而去换取迅猛的互联网金融步伐。中国的金融环境与西方不同,有着差异化的成长顺序,正如‘FinTech’与‘互联网金融’在字面上传达的区别。中国消费者的金融意识才刚刚开始成熟,借助信息科技的催化剂,开始“霸道”地要求免费与便捷的金融产品,并且习惯着“大而不倒”的银行链,使得机构与企业纷纷迎合着踩上‘互联网+’的跑道将实体经济抛在身后。“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但这样的起飞是有极大潜在危险的。银行与金融行业的最重要基础是信用,且是风险可控的信用。银行的信用是靠主观与客观方式去维护,主观的维护包括产品设计的合理性,而客观的维护即是信息系统通过安全性、稳定性、持续性的提升对客户权益的保障。所以,信息科技行业在推动便民、利民、普惠金融的同时,更承担着维持银行生存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


我所在的外资银行在企业道德与文化中首位的原则正是Responsible Finance,这也是这个全球银行业巨人120多年来在这个方面享有最高声誉的原因。信息科技与金融需要相辅相成。我常常和我的团队说,信息科技不仅要理解和解读金融产品,更要由技术推动金融创新;让金融客户看到获得的利益,而他们看不到却能避免损失恰恰是我们更大的责任。工作岗位使我一路从张江走到陆家嘴,但这之间的鸿沟却依然存在,我无法仅仅通过一次次的经验教训去填补,我需要一次机会去换一个角度积累和思考,而重新回到校园是最有效的方式。


3、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去年10月,我刚开始准备全国联考与预面试,由于担心准备时间不足以及对财大的敬畏,一度动摇过报考信心。同一时间,我参加了培训机构的备考辅导,当时的辅导老师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和信心。经过了充足的准备,我毅然放弃了其他学校给的预录取资格,申请了财大的最后一批面试,而这一批已是在报考志愿填写之后。我深信,既然决定了回归校园,就选择自己最想去的学校,不留遗憾,不留退路。


工作中不断面试新员工的经历最后给了我帮助,我明白只要唤醒自信心、做回真实的自己就能够获得面试官的好感。同时,简历只代表了过去,强烈的愿望和决心能促使自己充分准备网申材料和预面试。通过其他考生的分享,备考时我在脑海中模拟了所有面试中可能的问答,使得最后个面与组面阶段都能稳定自然地表现自己。在自己充分的准备下,我获得了上财MBA预面试结果优秀的成绩,但毕竟离开校园已经12年,备考的压力依然存在。庆幸的是,理工科的学习背景让我能迅速找回解题的思路,而外企的工作经历也使我抓住英语备考的攻克重点——写作,确定了需要主攻的内容以后我便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复习。事实上,参考以往的试卷,考题难度并不高,重要的是如何分配时间与适时地放弃,没有必要给自己“零出错”的压力。最后一周,我请了假每天在图书馆度过8小时,去参透解题技巧,因为考试时间格外重要。


今年是上财百年校庆之年,尽管我来晚了,但我深信我来对了。非常庆幸能用这样的庆典记载自己前进路上的里程碑。当我们考入上财的那天起,我们就已经突破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驶入了快车道。从今往后,我们会谨记母校“厚德博学,经济匡时”之校训,努力为母校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