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分享丨今夜有琴音 盛含古今情——上财MBA《艺术中国》第三弹课程纪实




11月29日,当代古琴制作家、演奏家,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斫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致俭先生,走进上财MBA《艺术中国》特色课程,从古琴着手,为大家讲解《中国文人的音乐语言》。



111.png

当天的杨致俭显得有些风尘仆仆,上午十点,杨致俭和其他文艺大家精心筹划良久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古琴展正式开展,傍晚,他就出现在了上财MBA的课堂上,继续为古琴这一具有三千年历史的首批联合国“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行推广。然而,与大家想象中的“焚香静气、丝竹和鸣”的古琴知识科普现场不同的是,在悦耳琴声的间隙,教室是被爽朗的笑声填满的。杨致俭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将历史和知识点分解,用“接地气”的语言妙谈生花,激发了大家对于古琴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想象。

222.png


古琴为什么重要



古琴,也叫瑶琴,玉琴,七弦琴等。作为雅人四好“琴棋书画”之首,古琴有令人骄傲的两大“三千”:三千年历史、三千首曲谱。从古至今,描写古琴的古诗和画作数不胜数,流传至今的曲谱也大多为古琴的曲谱。1977年,古琴曲《高山流水》更是代表中国音乐收录至“旅行者”2号宇宙飞船,在茫茫太空中寻找人类的“知音”。为什么古琴可以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杨致俭答到,“大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古琴曲本身确实美妙;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古琴是中国文人的音乐语言。纵观史今,古琴曲谱的创作者皆为知识分子。在文人们看来,古琴并不只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思想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古琴的弹奏实现了文人与自然、与古人以及与自己的对话,体现了代代文人的哲学观、文化观和价值观。这种倚重使得古琴曲谱得以更好地记录传承。

 

为了能让这种重要的中国文化符号在年轻的受众群体中焕发生机与魅力,杨致俭尝试以新的传播方式接触听众,在音频分享平台上线《杨先生讲古琴》栏目,通过对一百首古琴曲的人文背景、演奏难度、音乐表达及版本推荐的讲解,使大家系统性地了解古琴、喜爱古琴、欣赏古琴。



现场版古琴演奏听起来有何感受?


 

通过一番对古琴历史、文人修养及名曲典故的解读,大家早已按捺不住,频频把目光投向教室中央的这方“蕉叶式”古琴。在演奏前,杨致俭特意解答了现场同学的提问——“古琴与古筝有什么区别”。他风趣地回答到:“这个问题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被问频次是最高的,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家小孩应该学古琴还是古筝了。其实古琴和古筝各有其美妙之处,古筝曲谱较新,多创作于民国时期,弹奏起来有表现力,曲调华丽丰富。而古琴琴身由实木制成,琴弦为蚕丝制作,需通过改变琴弦的长短发音,此种限制使得古琴音色深沉、含蓄内敛,听起来有‘淡淡的哀愁’之感”。

333.png

接下来,杨致俭陆续弹奏了《酒狂》、《秋风词》、《高山流水》和《阳关三叠》等多首古琴名曲。淳和绵远,哀而不伤的质朴琴曲如流水般流淌,瞬时间将现代社会的浮躁和喧哗一扫而光,中国文人的幽静意趣拂面而来。在“太古之音”的低诉浅吟中,我们时而倍感“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之求而不得的落寞,时而陷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送别友人的不舍与关切之情,几首曲罢,又好似已经历百盏千年来的起承转合,深感天地精神与人文情怀之融合。

 


艺术对文化和个人的影响


 

如何能弹好古琴,杨致俭给出了这八个字——“良质、善斫、妙指、正心”。前四个字是形容古琴,要有好的材质和制作工艺,后四个字是形容弹奏者,要有技巧以及一颗正直的心。这也是在本节课程中杨致俭一直试图传达给大家的道理。所谓“见山立志,见水生情”,能像古人一样,与自然沟通,与自我对话,修身养性,纯粹地追求艺术与美,本身即为人生一大幸事。

 

当前,国家提倡“文化自信”,民族的复兴需要物质繁荣,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杨致俭这样的“古琴文化传播者”的带领下,中国传统文化正以崭新的面貌重获关注,蓬勃发展。“文化自信关键要做到先去了解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既有灿若星辰的大师,也有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只有了解文化才会爱上中华文化,自然也就产生了文化自信”。杨致俭这样总结到。这也是上财MBA在商科课程中加入《艺术中国》系列课程的初心,当大家都拥有善于、乐于发掘美的心灵与品质,通过艺术获得向善的力量,拥有更有意义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这将不仅是个人的幸事,更将是社会之幸,国家之幸。

444.png


学生怎么说?


1

非常有幸聆听了杨老师分享的古琴文化,从古琴的发源,到盛行,作为古时候文人雅士交流抒发情感的重要乐器,在各个朝代独领风骚,涌现出诸多经典,如阮籍的《酒狂》,伯牙钟子期的《高山流水》,一度失传的《广陵散》。新中国成立之初,古琴传承一度堪忧,到如今在众多像杨老师一样的传承人的努力推广之下再现勃勃生机,古琴可谓是中国礼乐文化之瑰宝。


杨老师作为古琴制作的专家,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创造性的改进了古琴的制作工艺,并开设学堂教授古琴弹奏,同时建议大学开设古琴课,让更多的人去感受古琴的美丽。深深被杨老师的匠人精神所折服。


现场聆听杨老师弹奏了《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经典曲目,我是如痴如醉,内敛含蓄的琴声,静时如春风拂面,空谷幽兰,动时如傲雪寒梅,轻重缓急,拿捏得当,挥洒自如,余音绕梁,婉转悱恻,让我躁动与浮华的内心得以片刻宁静,深刻体会到了人世间真情的温暖。


“良质,善斫,妙指,正心”,谓之古琴之精髓。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欣赏古琴亦或学习之,传播正能量,也希望更多的朋友爱上古琴,爱上古文化

  ——2019P2林丹



1

古琴是极具高雅韵味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以前一直认为弹古琴的人高雅,只有有内涵有修养的人才听得懂,俗人不懂其中的奥妙。非常高兴可以在《艺术中国》选修课上近距离聆听杨致俭老师的古琴课,让我深刻的理解为什么古琴悦己。


记得第一次接触古琴这个乐器,是在一场独舞比赛现场,有一个参赛舞曲《赛拜努》加入了七弦琴,说实话当时根本没有听懂,只是感觉这样的改编不仅音色不怪,反而很有吸引力,给作品本身带来了审美惊喜和颠覆,这才开始了解古琴。     


杨致俭老师在古琴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短短3个小时的古琴课让我产生强烈的共鸣,我最大的感触是现场听和通过音乐播放器的感受完全不同,希望我潜移默化将古典艺术真善美的力量吸收起来,转化自己日后向前的勇气和动力。


《艺术中国》这门选修课让我在常规MBA课程学习之外,进一步增进知识,开拓思路,提升了我对人文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同时希望MBA项目未来可以开设更多传统艺术的选修课程。

——2019 P2 苏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