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职业发展办公室(CDO)在二楼报告厅成功举办“AI+就业力锻造”项目第十场活动。活动聚焦AI时代财经学子就业能力培育,特邀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主讲职业发展课堂,并同步开展《扣子AI工坊》实践环节,为学生搭建科创视野拓展与实用技能提升的双平台,探索职场新知。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体、校招生就业处市场信息部主管刘柳、学院职业发展专职教师范秘祯、孙贺贺及180名学生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体发表致辞。他指出,“AI+就业力锻造”项目自启动以来,始终以“助力同学提升AI时代就业能力”为核心,持续搭建职场新知探索平台;此次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执牛耳者》栏目与上海技术交易所开展活动,更为项目注入了全新科创力量。

王体对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校友致以诚挚感谢——作为2001届上财人,颜明峰总裁深耕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多年,带领上海技术交易所成为推动“科技-资本-产业”融合的重要枢纽。他强调,本次活动是商学院“做中学”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期待商院学子通过职发课堂与 AI 工坊,在科创思维碰撞中明晰职业方向。
在职业发展课堂环节,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以《科创,财经学子的超级赛道》为主题发表演讲。他结合自身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交易领域的实践经验,系统解读了科技成果从研发到转化的全链条逻辑,并通过一线案例,为学生打开了理解科创与财经融合的新视角。

颜明峰介绍,上海技术交易所成立于1993年,由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建,是我国首家国家级常设技术市场。交易所搭建数字化交易平台,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首创技术权益登记体系,承担首批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试点工作,通过“科技服务+资本赋能”模式推出创新产品,为企业质押融资提供支持。截至目前,平台技术交易额超750亿元,累计进场成果13000项,与全球51个技术转移机构合作,既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服务支点,也是“科技-资本-产业”融合的典型案例。

演讲过程中,颜明峰进一步锚定财经学子在科创赛道中的独特价值。他表示:“当前最关键的命题,是让知识产权、研发投入这些科创核心要素成为资产——这是行业空白,更是我们的专业机遇。” 他强调,财经学子不但莫要缺席科创浪潮,反而可以凭借专业优势,用财会语言和金融逻辑来拆解科创投入的价值,让社会更清晰认知科创的经济属性,进而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成就自身独特的角色。
活动现场的互动交流环节聚焦核心、兼具深度与现实关切。学生们紧扣科创领域的实践痛点与自身职业定位积极发问:一方面聚焦科创企业发展的现实难题,提出“融资难、估值不准确”的破局需求;另一方面立足专业身份,探寻“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变现阶段,财经人参与的核心壁垒”,展现出对科创生态与自身价值的双重思考。颜明峰结合行业逻辑精准回应,既提出“推动资金转化为智慧资金,通过专业工具降低金融机构整合门槛”的解决方案,也明确“认知科创规律与金融规律、并实现两大规律下要素配置与连接”的财经人核心价值,成“问题-方案-价值”的闭环交流。

同步开展的《扣子AI工坊》实践环节,由26届国际商务硕士苏嘉奕带队——她凭借互联网及AI领域的丰富实习实践经验,以“10分钟打造专属可交互简历网站”为目标,现场开展实操教学。学生们提前备好电脑与电子简历,通过专属扣子空间链接进入操作界面,在指导下快速掌握扣子空间AI Agent的核心技能:既体验了“玩着学 AI”的乐趣,也为数字化求职储备了实用技能,让个人简历在竞争中更具独特性。
活动结束后,主持人孙文轩及三位受访学生分享了参与感受。他们表示,此次活动兼具意义与实效:通过与行业大咖面对面,既感受到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精神与前沿视野,也看清科学发现到技术商业化的难点——如无形资产难定价;同时明确了“知识产权、研发投入转化为资产”的科创空白,认为财经学子可依托专业能力,通过职业发展路径填补这一空白,推动技术在市场中顺畅流动、充分发挥最大价值。未来,商学院将持续深化与优质平台合作,围绕“科创视野培育+实用技能锻造”双核心,推出更多实践项目与职业发展课程,助力学子成长为兼具财经素养与数字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AI时代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校企携手,人才供需合作再上新台阶——徐汇城投走进上海财经大学
 
                            校企媒协同赋能,财经学子探路AI时代科创赛道——上财商学院“AI+就业力锻造”项目第十场

 中文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