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远征:金融体制改革与金融风险防范 | 金融家俱乐部

4月16日,应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家俱乐部邀请,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中国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做客上财金融家俱乐部第84期主题沙龙暨第二十七期“上海金融家沙龙”。本期沙龙在苏州银行金融市场总部举办,由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魏航教授主持。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蒋传海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兼商学院院长陈信元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金融家俱乐部陈新惠主任等出席沙龙。


_DSC9057.jpg

主讲人:曹远征


曹远征的主题演讲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分别是:“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努力方向”、“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与金融脱媒的产生”、“金融脱媒与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现阶段中国金融风险与防范路径”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再定位——双支柱调控”。


_DSC9022.jpg

主持人:魏航


回顾四十年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脉络,从1978年前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到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到1993年中国证监会成立、2003年中国银监会成立,到2004年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造,到2012年光大银行上市为收官,中国的金融机构已基本完成公司化改造,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重心成为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


_DSC9055.jpg

沙龙现场


他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在推进中,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总体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推进原则是“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关于利率体系的形成,他讲到,通过不同市场的金融产品创新,打通各个市场形成完整平滑的收益率曲线,因此,利率市场化就是金融产品丰富化的过程,是金融深化的过程。


_DSC9063.jpg

合影


谈到金融监管体系的形成,他认为,新一轮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既不是原有体制的修修补补,也不是简单的机构调整,而是机制和功能的重塑。原有的监管重点是机构监管,监管方式是牌照的。而未来的监管是功能监管,行为监管、综合监管,以及分层监管,要完善“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的监管框架。


_DSC9064.jpg

合影


关于双支柱调控,他解答了“双支柱的操作者为什么是中央银行”的问题,宏观审慎管理的手段与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及手段确是一致的,中央银行将两个操作责任于一身,便于审时度势,适时适度地进行调控,提升了有效性。双支柱是一套操作工具,但却是两个操作目标: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调控对象不同,反映在术语上,货币政策约等于货币供应量,宏观审慎政策约等于流动性。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其办公室设在中国人民银行,由此,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全新的定位履行双支柱职责并实际协调金融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