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钱颖一
摘要:本文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推进学院治理现代化为例,论述和描述大学中的学院治理现代化的理念与实践。学院内部治理中的关键是落实“教师治学”,体现在维护学术自由和制定学术标准两方面。学院内部治理中的支撑是“行政管理职业化”。在学院外部治理中,除了接受学校领导之外,还要积极发挥“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推进学院治理现代化在于理念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大学治理;学院治理;内部治理;外部治理;教师治学;行政管理职业化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2012年春季学期完成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试点之后,开始在思考和探索中逐步实践学院治理现代化。2013年8月,学院每年一次的,由院务会成员和系主任参加的暑期院务工作会的主题就是学院治理和制度建设。在广泛和深入的讨论的基础之上,学院院务会在2013年9月16日通过了“关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基础上的学院治理的决定”。以此决定为依据,又经过一年多时间逐步落实到位,比较完整地建立了学院治理体系,并且落实到人。
“关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基础上的学院治理的决定”一共有七条,其中核心内容是第二条和第三条。第二条规定了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的框架:“现代大学制度基础上的学院治理的核心是明确并优化学院内部治理中学术、行政、监督保障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制度化建设使之有效发挥作用、长期稳定。学院治理也包括明确和发挥外部治理中的学院利益相关者在学院建设中的作用。” 第三条则规定了内部治理中的核心内容:“由于教师和学术自由在学院中具有特殊作用,学院中有关学术的问题必须主要由教师决定,实行教师治学。另一方面,学院要想有效率地运行,学院各项行政工作必须由行政管理者(部分教师和职员组成)负责完成。此外,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还要起监督保障作用。”
在学院内部治理的实行上,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落实教师治学,就是教师要全面把握学术方向。学院的具体做法是:在加强已有的学院层面的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授提名委员会、教师薪酬委员会外,建立了教师行为准则委员会、科研机构评估委员会以及除博士项目外的各教学项目委员会,包括本科教学委员会、硕士项目教学委员会、MBA教学委员会和EMBA教学委员会。之所以建立按照项目的教学委员会是因为这些教学项目都是在学院层面跨系举办的,每一个项目也都比较大而且之间差异也大,所以需要分别设置委员会。教学委员会负责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改,招生录取工作(本科招生除外,由学校招生办公室负责)等。这些由教师组成的委员会把握学术方向,制定学术标准,保障教学水平。
清华经管学院规模比较大,全学院共有160多名全职教师,分布在7个学系中,平均每一个系有20多位教师。所以,学院的有些教师委员会是建在系层面的。由于博士项目是由系来举办的(这已经改变了过去由博士生导师招生和培养的模式),每个系建立了博士项目教学委员会。除此而外,各系还建立了系资深教师委员会、系教师招聘委员会、系学术活动委员会。各系资深教师委员会包括所有获得长聘的教师,即所有正教授和获得长聘的副教授。在讨论教师职称等问题时,通常都是先在系资深教师委员会上讨论并给出推荐意见,再上学院教授提名委员会讨论和投票。各系根据情况不同,还可建立另一些委员会,比如有的系建立了学术发展委员会。所有这些委员会,通常是由一位资深教师担任主席。
各系还设有一个执行委员会,是系一级的行政班子,由系主任、副系主任和系党支部书记组成。由于系并不是太大,系资深教师委员会和全系教师会开会也比较方便,所以系执行委员会的权力并不大。这与学院层面不一样。全院教师开会做决定不容易,除非是极为重要的事项,比如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所以在学院层面,院务会的行政权力比较大。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行政管理基本实现了职业化:所有学院的行政部门,包括所有的教学项目的主任或执行主任,全部都由全职职员担任,学院已经没有一个行政部门主任或执行主任由教师担任了。学院共有200多名职员,其中“事业编”职员不到20人,其余均为“合同制”职员。2010年,学院专门建立了独立于教师人事办公室的职员人事办公室,专门管理所有职员的人事,包括“合同制”和“事业编”职员。
目前学院的院长和所有副院长都是由教师担任。国外商学院院长都是由教师担任,分管教师的副院长必须由教师担任,除此而外的分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对外关系等工作的副院长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职员。从发展趋势来看,越来越多地由职员担任。但我们目前还做不到。
学术与行政的合理划分是学院内部治理中的重点,但是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下面以教学项目为例说明学术与行政,教师与职员的分工。比如,对应MBA项目,学院建立由教师组成的MBA教学委员会,专司MBA培养方案制定和修改,并提交学位委员会做最后决定。而MBA项目的管理,则由MBA教育中心负责,从执行主任到工作人员都由职员担任。分管MBA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教师)担任MBA教学委员会主席,同时分管MBA教育中心的工作。这种结构保障了教师在制定学术标准时的决定性作用(职员不参与),也保障了教师(除分管副院长外)不参与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完全由职员负责。
再以教师职称评定说明学术与行政的关系。学术标准和对教师学术水平的评判是由学院学术委员会(制定学术期刊目录)、系资深教师委员会(最初推荐意见)、学院教授提名委员会(投票并形成最终推荐意见)决定。在这方面,院长只是作为教师的一员参加这些委员会的讨论和投票。在教师讨论和推荐意见的基础之上,院务会或其他行政小组(比如教师聘任工作小组)根据学院发展战略和资源情况决定是否向学校推荐,这是一个行政决定。在国外,这样的决策通常是由院长一人决定,但在中国,由院务会或小组决定更符合中国国情。
在外部治理的具体落实方面,分三类情况操作。第一类,学院直接接受大学的领导,通常由分管的院务会成员与大学领导和部门对接。但是,学院通常不直接对接政府主管和指导部门,由大学出面对接。
第二类,为了发挥学生在学院治理中的作用,学院分别成立了本科生教学咨询委员会,硕士生教学咨询委员会、MBA教学咨询委员会。这些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两次会议,听取学生对培养方案、教师授课情况以及其他教学、就业等方面问题的意见,并及时改进。EMBA学生都是高层管理者和创业者,根据这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学院成立了“EMBA荣评委员”制度,在任何一位新授课教师开课之前,都由荣评委员先听试讲,然后投票决定是否为EMBA开课。
在外部治理的第三类,即利益相关者方面,学院在四个方面花大力气建设。一是学院顾问委员会。2000年10月,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在时任院长朱镕基的积极推进下成立,并由朱镕基担任顾问委员会名誉主席。顾问委员包括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跨国公司董事长、总裁或首席执行官,世界知名商学院院长,国内标志性企业家,以及中国政府财经官员。顾问委员会每年召开会议一次,自2000年起到2014年间共召开年会15次。从2007年起,在每年顾问委员会会议召开之际学院举办“清华管理全球论坛”。从2013年起,学院又举办“顾问委员走进清华经管课堂”,顾问委员与学院学生小范围、近距离交流沟通,分享他们对全球经济、企业管理、创新创业的心路历程,了解清华学生的所思所想。作为学院连接全球财经界的重要桥梁,顾问委员会为清华经管学院建设出谋划策。经过15年的发展,这个顾问委员会已经成为全球著名的顾问委员会。
二是校友组织。清华经管学院有学位校友2万余人,非学位校友超过6万人。学院按照教学项目,分别成立了本科校友会、博士校友会、硕士校友会、MBA校友会和EMBA同学会。除了按照教学项目以外,还按照地区成立跨教学项目的地区校友会,目前已经在海内外成立多家地区校友会。在2014年建院30周年之际,学院成立了学院校友会,统一领导和协调按照教学项目、按照地区以及按照行业和兴趣的各校友会的工作。学院校友会在学院和清华大学校友总会的双重领导下,成为连接校友与学院和大学的纽带。通过校友组织,校友们更加方便地为学院建设和发展贡献智慧和资金,并在帮助学生就业和实习,为学生做导师方面贡献力量。
三是同行专业组织。在国内,学院积极参加经济学和管理学教育指导委员会、经济学部和管理学部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等组织的活动并在这些组织中担任主要职务。在国际上,学院最早参加了基于美国、欧洲、亚太的商学院组织以及其他与学院使命相关的组织,并成为这些组织的理事会等机构的成员。通过这些同行专业组织,一方面学院获取对教学、研究、合作等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学院也向国内外同行传播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实践。
四是媒体。经济和管理学科在社会上受到很大关注,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很有影响力,媒体在传播学院的研究和育人成果方面起重要作用。清华经管学院高度重视与媒体的关系,发挥媒体在学院外部治理中的正向作用。从2006年至2014年,学院举办公益性质的EMBA媒体班共十期,旨在提高媒体界人士的经济和管理水平,同时使他们亲身感受学院的教学和研究的动态。自2009年起,学院在每年年末举办“媒体茶话会”,向媒体沟通过去一年学院改革和发展的详细情况,至今已经连续举办6次。这些活动密切了学院与媒体的关系,使媒体参与学院治理制度化。
学院将上述有关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各项制度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汇编为六套制度手册,分别是《学院内部治理组织制度汇编》、《学院外部治理组织制度汇编》、《教师手册》、《教师行为准则》、《职员手册》和《职员行为准则》。这些文件汇编中把所有有规定都纳入,或者附有查阅方式或网页链接,并每学年更新一次。这些文件汇编便于学院教师和职员查阅、遵守、监督、执行。
仅有制度还不够,落实到人更为关键。为了让学院教师和职员清楚地了解学院内部治理中对应的每一个岗位上的人员分工,学院公布并及时更新由教师组成的各委员会名单和职员的各岗位人员名单。这样就可以把组织结构与人对应起来。
国家治理、公司治理、大学治理、学院治理,都是治理制度的建设。学院治理是大学治理的一部分。学院治理现代化也是大学治理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学院治理现代化,既要靠清晰的理念,又要靠切实的实施。本文通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案例,说明了理念和实践的可行性。清华经管学院推进学院治理现代化的改革经历,对于中国大学中的院系具有参考价值,也为大学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没有学院治理现代化和大学治理现代化,就不可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没有现代大学制度,也不可能建成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
摘自:钱颖一.学院治理现代化: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