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财经大学校友会年会暨校友会三届二次理事会顺利召开

1.jpg

2024年11月10日上午,2024年上海财经大学校友会年会暨校友会三届二次理事会在学校召开。上海财经大学校友会会长、校长刘元春,副校长姚玲珍,校友会副会长、副校长刘莉亚出席会议。校友工作顾问委员、来自海内外90多个备案校友组织的校友代表、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各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近20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刘莉亚副校长主持。


2.jpg

刘莉亚副校长对各位代表返校参加会议表示欢迎,感谢各备案校友组织及广大校友对校友工作的支持。


3.jpg


陈红梅秘书长作校友会工作报告。她首先从校友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回顾了校友会的工作成就。校友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学校“双一流”建设,秉承“服务校友发展、服务母校发展、服务社会发展”的工作宗旨,以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为抓手,夯实校友工作基础,共筑校友精神家园,构建校友与母校发展共同体。经过不懈努力,校友会的工作基础更加坚固,校友文化更加繁荣,校友服务更加丰富,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更加深入。在下一阶段,校友会将通过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和品牌建设,完善校友工作体系,激发校友组织活力,提升校友服务能级,为校友发展创造价值,为母校发展创造机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4.jpg

全体参会人员表决通过了《上海财经大学校友会第三届理事会人员建议调整名单》,并审议通过了《上海财经大学校友会年度工作报告》。


会议对校友工作先进组织及个人进行了表彰。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分会等11个备案校友组织获评“2023年度优秀备案校友组织”,山东代表处等18个备案校友组织获评“2023年度特色备案校友组织”。王飞雪等12位校友获得“2023年度校友工作突出贡献奖”,丁亮等87位校友获得“2023年度校友工作热心奉献奖”,邬建辉等4位校友获得“2023年度捐赠支持校友工作突出贡献奖”,丁建阳等9位校友获得“2023年度捐赠支持校友工作热心贡献奖”。上海财经大学校友会副会长朱鸣雄为优秀备案校友组织和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颁发了证书。


5.jpg


在校友交流发言环节,邬建辉校友代表突出贡献奖获奖校友发言,李学琴校友和黄欣校友作为优秀备案校友组织代表发言。他们分享了参与校友工作的心得体会,都表示,将继续携手广大校友探索校友工作新方法,创新活动开展新方式,搭建更加广阔的校友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校友、母校和社会。


6.jpg


为感谢广大校友通过爱心捐赠助力母校的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科学研究和校园建设,朱鸣雄副会长向捐资助力母校发展的校友企业及个人颁发了致谢函。



7.jpg


姚玲珍副校长向备案校友组织及校友代表颁发了致谢函,感谢备案校友组织和校友支持学校的党建联建、招生就业、离退休工作和千企调查、千村调查、重走长征路等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的专项工作。



8.jpg


为感谢校友领航导师对母校人才培养的支持,姚玲珍副校长为马祥云等23位2024年度优秀校友领航导师颁发了证书。


会上还举行了2024年校友业界导师代表聘任仪式,姚玲珍副校长为王志超等13位业界导师代表颁发了聘书。


9.jpg


杨玉成校友和汪阳校友作为获奖校友代表作交流发言,分享了担任校友领航导师、参与学校协同育人的经验。他们都表示,将继续以多种方式帮助在校生成长成才。


10.png


会议最后,刘元春校长总结讲话。他首先向校友们介绍了学校在过去一年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和推进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他表示,近年来,学校持续进行学科调整、机制创新、管理优化,“双一流”学科建设取得显著进展,财务状况得到一定改善,人才队伍面临的困局实现全面扭转。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国家战略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通过实施一系列战略布局,打造一流的经济学科、顶尖的管理学科、创新的数字学科以及厚重的人文法政学科,引领数字时代的财经教育。加强与上海市虹口区的合作,重新规划和建设中山北一路校区,打造全新的高级会计与审计学院、高级国际资管研究院、大数据中心和金融大模型人才基地。同时,学校以匡时书院建设为引擎,推进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并筹划推进前沿交叉书院建设。目前学校还在全力筹备成立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筹划大数据研究院、AI融合中心等新平台的建设。


谈到校友工作时,刘校长强调,校友会应进一步完善校友工作机制,推进校友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充分发挥校友工作顾问的作用,加强对备案校友组织的指导,更加广泛地联络和服务校友;二是加强制度设计,构建优质平台,支持备案校友组织参与学校的招生就业等工作;三是提前谋划上财建校110周年校庆,并以校庆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凝聚广大校友;四是打造“校友基金”、“校友金融港”等平台,争取各方政策支持,为校友发展积极赋能;五是汇聚备案校友组织的力量,进一步推进北京研究院的建设,并以北京研究院为样本带动大湾区和中部地区研究院的筹建,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