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笃行,守正创新丨人民邮电出版社党委书记、总经理,上财MBA校友顾翀专访【MBA30访谈系列】

顾翀.png


顾翀

人民邮电出版社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 

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韬奋出版奖获得者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上海财经大学MBA 1999级校友



智能化出版时代,人民邮电出版社(下文简称“人邮社”)无疑是业内领先的实力派。经过68年的发展,成立于1953年的人邮社已成为年出版图书近万种、期刊19种,年销售收入12亿元的大型出版传媒企业。


人邮社的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顾翀是上财MBA校友,一位理性、睿智的实干派。他扎根出版行业30年,潜心笃行、守正创新,是人邮社改革创新发展的亲历者。人邮社立足信息产业、市场变化、阅读需求和技术创新,以社会效益为先,不断发展壮大,汇聚了广泛的行业及社会影响力,获得“全国文明单位”“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兵”“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并连续三届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等出版奖项;数百种图书、期刊、音像电子及网络出版物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等国家及行业重要荣誉。


2021年4月,上海财经大学校友总会王爱丽老师一行前往北京拜访顾翀校友,聆听他对于出版行业的深入思索,以及对MBA学习、职业发展的所感所悟。


以下为文字实录:


【问1】顾翀校友您好!1992年从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您加入人邮社,从最基础的编辑工作做起,始终冲在信息产业发展前沿,潜心笃行。后来您于1999年在上海财经大学进行MBA学习,请问理工科背景出身的您为何会选择上海财经大学进行研究生深造?您如何看待自己在上财MBA的求学收获和体验?


【答】MBA学习的缘起,是当时新闻出版署集中组织了一大批出版行业的骨干力量进行跨界人才培养,其中包括了MBA。我当时是社里的中层干部,被选拔进入上财进行MBA学习。同班的同学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出版行业尖兵骨干,大家有着相近的职业经历和发展困惑,重回校园,每天都有聊不完的话题,在上财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MBA学习的长处在于商学理论和出版行业实践的紧密联结。当时,整个行业正面临管理体制的变革,需要吸收先进的经管思维和方法论来顺利完成过渡,并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能量。上财是一所很有商科底蕴和商业氛围的大学,这对于MBA教育来说非常关键。因为行业企业的改革,商业模式的创新落地,其内生逻辑和机制要遵循现代商业社会的运行规律,所以一所大学在商科教育的积累和资源整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同期学员共同的体会和感悟。我们不仅在课业学习中收获良多,而且培养了经济学、管理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融通的素养,可以说是多方位的持久获益


【问2】出版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之一,新时代和新经济也为产业带来重大机遇,推动出版业转型升级。您致力于科技出版事业近30年,近年来您深耕信息产业,带领人邮社守正创新,走在科技出版前列。您如何看待当前出版行业的转型升级?对于出版物的形态和出版社的经营能力提出哪些要求和挑战?


【答】作为出版行业发展和变革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近30年来我最大的触动来自于行业体制和机制的变化。出版单位在企业化改革基本完成后,组织架构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并且形成了集团化发展的行业格局,抗风险能力更强,发展潜力更大。同时,出版物的产品形态和体系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纸质出版物发展到纸数融合、业务多元,伴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出版企业的专业化特征愈加鲜明。


以人邮社为例,从以出版通信专业图书为主,发展到科技出版、教育出版和大众出版并行,成长为一家大型综合出版社,在这个历程中,信息化是主要推手之一。所以跟进最新技术发展,提供专业的、领先的信息技术类出版物就成为人邮社着重强调的专业特色。相应的,出版物的形态也不局限于纯纸书,通常会依据市场需求重新组织内容,借力数字化、网络化生产更多知识服务内容


当然,这也对出版社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人邮社凭借强大的理工科基因,建立了一条数字化、全链条生产线(POD生产线),将其与营销系统相结合,通过系统、科学的统筹管理,基于大数据分析统筹印数决策,既大大降低了库存风险,提高了周转效率,也能及时响应和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有效提升了经济效益。


顾翀1.png

顾翀校友(图中)

与王爱丽老师和朱家杰老师合影


【问3】诚如您刚刚提到的,行业变革对出版单位的经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市场变化,需要敏锐把握读者需求,并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营体系和产品结构,这也需要一支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您如何看待当前行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哪些核心素质是从业者和管理者必须要具备的?


【答】随着市场对出版物导向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也越发得到重视。对出版行业来说,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就强调不能单纯以销售数据和市场表现作为最主要的考核指标。与过去不同的是,复合型人才和专业性人才开始涌现,对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比方说,近期社交媒体平台直播带货已经成为图书流量聚集的、新的营销节点,这与以前书店卖书有着天壤之别,它推动着从业者积极拥抱变化,用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迎接新生事物。 


对出版行业从业者和管理者来说,三种核心能力素质是必须具备的:一是组织能力。图书出版需要做好与编辑队伍、读者队伍、翻译队伍等的协调组织工作;二是文字能力。我们的出版物提供的是知识服务,同时包含着专业性、逻辑性和表达性,所以文字功夫必须硬。同时还要精通所属领域的专业知识,比如经管知识和科技知识;三是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我经常鼓励大家走出去,跟读者、作者多沟通,敏锐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很多业务和理念都是“谈”出来的,不能闭门造车,专业的人要在专业的领域做专业的事情,为市场提供持续迭代升级的知识产品和精准实用的知识服务。


【问4】文化强国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重要步骤。在您看来,出版业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答】在文化自信中逐步走向文化强国,是国家富强的必经阶段。在吸收和学习西方先进理念和技术后,坚定文化自信和弘扬文化底蕴,以中华文化来引领全新的文化布局是实现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举措。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文化产业的主力军,提供更多、更好和更加多元化的知识产品和服务——这是出版行业为文化强国贡献力量和智慧的主要途径


我们的出版物,也在从“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变。得益于国家快速发展,中国成为了诸多前沿理念、思维、技术和逻辑碰撞交融的试验场,世界对于中国的聚焦度越来越高,对这里发生的进步和变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给出版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出版的核心是内容,优质的内容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工具,也思想创新的载体。以人邮社为例,介绍中国科技发展成就的《科技改变中国》和介绍传统文化的《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等系列图书都引起了颇高的关注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家企业向我们购买版权。从中可以看到,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效应也愈发明朗和彰显。



【问5】虽然毕业已近20年,但您一直心念母校,身体力行地参与各类活动,支持学校发展建设。4月24日,您再次回到母校,参加“新文科背景下大学数学课程创新与教学改革研讨会”并致辞。今年也是上海财经大学MBA30周年,对于母校MBA教育的发展,您有何期许和展望?


【答】“上海”和“财经”正是上海财经大学最大的特色,也是我求学时期最深刻的感受。上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中国商业发展、经济发展和对外联络的重要枢纽。说心里话,在上财MBA学到的知识和开拓的眼界,对于我们来说如获至宝,各类企业参访和活动讲座也是对理论学习的良好补充。后来我又去国外的大学参加交流学习,发现很多理论和课程都在上财学习过。


其实MBA项目与院校特色有着很强的关联性。有着百年商学底蕴的积淀和浓厚的商业氛围,再加上整个班级都是出版行业的同学,上财MBA的学习帮助我们将学习收获和行业实践深入结合,这对于大家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在上财MBA30周年之际,我由衷希望项目能够不断扩大影响力和辐射力,办出上财特色,为更多行业、企业带去上财的商学理念、知识和实践经验,也希望越来越多优秀的上财学子毕业后加入出版传媒行业,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行业繁荣谱写崭新的华章。


- 编者手记 -


春天的北京杨花柳絮纷飞,为这座历史厚重的都城点缀出盎然生机。春天正用她特有的潜质润物细无声,时淡时浓间滋养万物,而教育、文化、科技繁荣恰如大好春光,源源不断为国家昌盛、民族复兴提供着养分和力量。走在文化自信、教育兴邦、科技强国的建设前沿,出版传媒既是时代之音的侧记,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代出版传媒人如何恪守使命,奋进前行?上财校友又如何身体力行地践行“厚德博学、经济匡时”之校训,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大贡献?相信顾翀校友的故事和寄语一定能给大家带来启迪和思考,也希望更多上财人能够在各行各业镜鉴自身、照亮他人,在造梦和逐梦的旅程中自信前行。


访谈者:王爱丽、朱家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