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学子在“挑战杯”等赛事中再获佳绩!

近日,我院博士生李斌的作品获第十五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并入围全国赛;国际商务硕士生毛冠熹的作品获得此次大赛三等奖。另外,国际商务硕士生毛冠熹、王玥、潘思怡与其他同学合作的“快乐小鸭”等项目获得第二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一等奖。


| “挑战杯” 一等奖作品  (作者:李斌等)

《经验驱动还是资源驱动?探究农民工返乡创业模式对其经营业绩的影响——基于对湖北省咸宁市170名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调研》


该获奖作品着眼于在双创宏观政策驱动下,更多的农民工返回输出地进行创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民的快速增收。然而,现实中农民工自身的知识、经验储备和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导致农民工返乡创业模式和创业业绩存在显著差异,当前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一点。在对全国首批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地区——湖北省咸宁市170名返乡创业者的调查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模式,并对两种模式下的创业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体现出了经验驱动型和资源驱动型两种典型模式,且总体来看,经验驱动型创业模式下的创业绩效更好。同时,进一步发现,与资源驱动型创业者相比,知识积累和关系网络在经验驱动型创业者创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品特色在于其划分了经验驱动型和资源驱动型两种返乡农民工创业模式,并在调研数据基础上验证了两种模式对创业业绩的影响,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并佐证了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驱动转型创新驱动的重要性。


|“挑战杯”三等奖作品  (作者:毛冠熹等)

《精准扶贫的社会效益评估——以福建省霞浦县为例》


该作品从宏观着眼,在充分理解国家精准扶贫的方针政策,精准扶贫攻坚克难时期所需,开展对于精准扶贫社会效益评估模型的研究,在模型研究过程中,从微观切入,宏观为辅,主客观结合,提出一个较为可行的衡量精准扶贫社会效益的评估模型,并由此提出衍生的比较模型。


作者选取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作为调研地,对当地的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采集所需要的原始数据,并开展结构化访谈,将本文提出的模型运用于当地提取的数据,结合霞浦县人民政府网站统计公报,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原有的模型进行优化和完善。


作品的特点在于本文中的概念、原理、定义和论证等内容的叙述均清楚陈列,以确切的历史事实、清晰的图表、详实的数据、精巧的公式、精准的符号和单位、准确的专业术语和参考文献等呈现出一个关于精准扶贫下科学合理的社会效益评估框架。同时,文中涉及的概念与时俱进,在评价扶贫效果中加入主观的感受作为评估指标,将狭义贫困扩展至广义贫困,既填补了目前扶贫效果评估的空白,又为今后国家评估更广义的贫困提供参考意见。


| 指导教师简介

本次获奖学生的作品均得到指导教师刘志阳老师的悉心指导。从选题方向的选择确认,到研究方法的指导,以及梳理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刘志阳老师多方位开拓学生的思路,同学生一起精心打磨作品。


刘志阳:现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高校创新创业联盟秘书长、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秘书长。个人长期从事创业创新管理、风险投资与新兴产业研究。为本科生、MBA、博士主讲《创业管理》《创业与风险投资》《社会创业专题文献》等课程,出版《创业管理》《创业修炼》《创业资本的金融政治经济学》等教材和专著。开发案例多次获全国百篇MBA优秀案例奖、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年会最佳案例。曾获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先进个人(2015),上海财经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等荣誉。 


▌ 赛事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发起,为积极推进上海“设计之都”建设,大力营造全市文化创新和创意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展现上海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而举办的项目征集活动,于2016年举办第一届活动。“汇创青春”活动包含作品征集、评选及展示环节,作品征集面向上海所有高校大学生(含研究生、留学生)在读期间完成的文化创新创意作品。


 

二维码合集新.jpg